马术在线 首页 马术杂志 专题 查看内容

中国马术30年:30 年人物谱 (一)

2013-1-1 09:59|来自: 《马术》2012年12月刊

摘要: 纪念张汉文张汉文于1923 年生于山西五台县一个农家,他从小喜欢骑马,曾立志长大后当一名骑士,事实上,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当了一批骑士的老师。在中国马术的历史上,这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人物,他训练出一批至今 ...


纪念张汉文

张汉文于1923 年生于山西五台县一个农家,他从小喜欢骑马,曾立志长大后当一名骑士,事实上,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当了一批骑士的老师。在中国马术的历史上,这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人物,他训练出一批至今仍然是中国马术界中坚力量的学生,许多人都在采访中表示:“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性的人物”!

张汉文自1944 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当时国民政府的黄埔军校第20 期骑兵科,马术训练成绩非常好,在考试中经常名列前茅。毕业后,被保送入陆军骑兵学校继续深造,重点攻读马术与战术。

解放后,他先在军委骑兵学校筹备处工作,后因骑兵学校暂不成立,就带着几十匹马来到内蒙古军区;后办马术训练班,为部队培养骨干。1952年首届“八一”运动会上,马术训练班代表华北军区参加场地障碍、越野障碍、马上斩劈以及各种距离的赛马等赛事,获得了全部冠军。张汉文虽然身为教练,但仍上场参加越野赛,并获得冠军,圆了小时候的梦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张汉文先后在部队和地方举办过三次马术训练班,学生中有骑兵军官、战士、演员、马术教练和运动员。1987 年,他应聘到西藏马术队任主教练,筹备建队并参加1987 年广州举办的第六届全运会马术项目比赛。不到8个月的时间,他所训练的队伍,获得了障碍赛团体季军。

1988 年,他又应聘训练新疆马术队,之后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马术锦标赛中,新疆队获得团体冠军。他的学生除了在国内的各项比赛中屡屡赢得奖牌,在国际比赛中同样精彩迭出。1982 年中国加入国际马联后,他带领队员苏道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和大阪举行的亚洲地区马术比赛,获得外国队中的冠军,震惊了亚洲马术界。之后他又带领内蒙古队的运动员参加了香港赛马会的场地障碍赛,得到香港同行的称赞。

王绍松说:

在1983 年之前,我就通过孙以柱认识了张汉文,后来伦道尔先生来中国考察的时候,张汉文和孙以柱就邀请我一起参加研讨会,那个时候,张汉文在内蒙古军体学校的马术队当总教练,他是一个对外部条件可有可无的人。那时候有人想要排挤他,计划让马术队去美国演出,说他条件不合适,调他去了一个学习班当老师;后来出国条件不成熟,马术队还需要教练,又把他调回来。他倒什么都没说,继续回来教马术。1983 年之后,他带着队员出去了一段时间,还接拍了一些电影(在历史资料中,1984 年香港制作的影片《木棉袈裟》曾在内蒙古草原上拍过大量马背上的动作,其中就有马术队的支持)。

之后我们经常在一些比赛和活动中合作,我给他和孙以柱当助手,他们做决定,我来执行。他还经常向我请教一些国外的资料,因为我的英文和俄文好,我也经常给他和孙以柱提供一些外文资料的翻译。

1992 年,广州有个马场要办马术俱乐部,请他过去当教练,他就带着他的外甥过去了。那个俱乐部的老板叫梁生,是个香港人,对张汉文很不友好。那年冬天,他曾叫我一起去广州赛马会给他当助手。大约是1997-1998 年的时候,他得了感冒,有人说可能是肺癌的症状,结果检查以后,医生跟我说没问题,但其实是有问题的。医生向广州马会说了张汉文真实的病情,广州马会的人怕他有危险,决定不再聘用他担任教练了。于是张汉文在他徒弟岳俊奎的护送下回到了内蒙古,当时张汉文有60 多岁了,此后他因为身体原因减少了工作量。

2001 年,他在内蒙古住院,据说病症是肺癌,直到去世也没再出院。内蒙古马术队答应了他老伴的要求将张汉文安葬了。现在他的儿子张立军在日本学习马术,也跟他父亲一样,从事这一行。

吉恩思说:

张汉文在教学的时候非常严格,是位经验丰富的好老师。1987 年他在西藏队执教过,第六届全运会西藏队拿了团体第三;1988 年他在新疆队执教过,当时大家都不知道马术运动是什么,只知道骑马争速度,在他的教导下,新疆队赢了全国锦标赛的冠军。我觉得张汉文可以说是推广中国马术运动的第一人。

朝鲁说:

跟我一同学习的有20 多个学生,张教练很严格,他对我们的训练要求很高,但生活上对我们又特别关心和照顾。他对中国马术的贡献很大,队员们接触到的新鲜理念,比如从日本、秘鲁、澳大利亚引进的一些技术,也都是他带来的。他的思想非常与时俱进,我从1982 年就开始跟随他,一起相处了5 年多。我很佩服他!

峦树说:

我是在海淀体育场第一次见到张汉文老师,他训练几个新疆队队员骑伊犁马跳障碍。内蒙古的队员包括哈达铁在内都是他的徒弟。张汉文老师像个军人,训练时绝对是“魔鬼”教练,对运动员特别的严格,脾气也特别大,动作做不对或者不听话捡起来石头就砸,但是他课下很和蔼,训练之余还跟他们开玩笑。骑手们对他是又敬又怕,但又愿意亲近他。我记得1994 年第一次去内蒙古参加全国锦标赛,为了表示对张汉文老师的敬佩,全体运动员穿着比赛的骑手服去张汉文老师家看望他。

李伟说:

张汉文老师应该是中国马术界的一个鼻祖式的人物,他把中国马术带到了现代马术的路上。张汉文是位很好学的老先生,他曾经参与西藏队和新疆队的组建;曾在广东马会做过总教练。他非常热爱马术,也一直在学习。他和他的老伴对我非常好,我家在包头,他家在呼和浩特,每次去他家都问我吃饺子还是面;而我也会常帮着做家务,像一家人一样。

他还参与编写过《中国马术史》,许多老一辈的马术界的人,都多少受过他的教导,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中国马术。他年纪都很高了,一说有比赛请他过去帮忙,他总是任劳任怨地去。只要跟马术有关的事情,他的精神头儿都非常足,人也非常开朗。他去世以后,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个人了。应该把他的功劳记录下来,让后辈的人记住他。

-----------------------------------------------------------------------------------------

哈达铁:老马伏枥,志在千里

哈达铁曾经的名言“有酒喝有马骑”至今仍被马界众人津津乐道,这位“马”龄30 年的前辈还活跃在比赛场上,天天追求着他所向往的生活。他30 年来成绩斐然,桃李满园,朋友遍天下,可谓马术界的常青树。

生于1962 年的哈达铁曾在国青队、国家队、八一队、北京队、石景山乡村马术俱乐部担任骑手与教练,现任西坞乡村马术俱乐部总教练。早在1985 年获得于日本大阪举办的第三届亚洲国际超越障碍赛亚军,在国内比赛中取得过全运会团体冠军和两次锦标赛个人冠军的成绩。

哈教练不愿接受采访,他只是在交谈中细细地说马术界的各种赛事和大事儿,不说自己,一提到跟他有关的话题,他就闭口不言,问多了会说一句 “没什么可说的”。但是他是中国国内绝对不能忽视的一个人物。他做过的事情马术界的人有目共睹,在此让各位同仁朋友略做表达,以示敬意。

成庆说:

他是为中国马术的历史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从最早的内蒙古队,一直到国家集训队、青少年的训练等例凡与马术有关的重大时刻,全都有他的努力和贡献。他不计报酬,不计名利,付出了太多。他可以算是中国马术史上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黄祖平说:

当年我从报纸上得知石景山马术俱乐部后便一路找了过去,老哈是我第一节马术课的启蒙教练,那节课一下子就启发了我,让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决定了我这后半生。我对哈达铁一直非常尊敬,一直视老哈为兄长。

那堂课后我才知道他是1995 年的全国冠军。老哈带出来两个奥运骑手(我和华天);他还带了不少徒弟,峦树、韩壮壮、李兵、何红艳等。他是典型的北方汉子的教学方法,具有刚硬的性格;他的心里很明白,就是嘴上不说;但是关键时刻的两句话总让人醍醐灌顶,是非常睿智的一个人。

朝鲁说:

老哈的发展状况非常好,他的能力和教学水平都很强,身体状况也不错,在咱们国家属于顶尖的水平。中国马术技术好的人物其实就那么几个人,但哈达铁的贡献最大,还把西坞大奖赛做成了品牌赛事。

峦树说:

一辈子有马骑,有酒喝,人生足矣。这其实是一句调侃的话,实际上,他这么多年带过西藏队;其他马术队如八一队、石景山俱乐部、北京队、西坞马术俱乐部,甚至是国家队的建设,他都有很大功劳。他是一位旗帜性的人物。我和哈教练几乎每天朝夕相处,他对马、对马术运动的挚爱已经变成了他每天的生活,每天往返于家和马房之间。任何马有问题,他都第一时间去解决。印象深的是我们有一次去丹麦看马、训练,顺便旅行,飞机刚落地就接到家里电话说马有问题,他一点儿都没犹豫,长途跋涉地来,又奔波地回去了。他在马的问题上没有任何商量妥协的余地。

李伟说:

在马术这一行,哈达铁是最执着的。从内蒙古马术队出来去八一队,然后去西坞马术俱乐部,他一直都在为马术运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是1962 年生人,年纪很大了还在骑马、教学。我学马术的时候,他已经是老队员了,他教了我很多东西。

陈景川说:

哈达铁是老一辈的运动员。他为中国马术界的很多骑手都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他带出来的运动员非常多,像我的教练就是他的学生,他也给李振强上过课。老哈他们办的西坞大奖赛今年已经第七届了,办得非常成功,这和他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

张可:赛场即舞台

1969 年生人的张可1992 年进入石景山乡村马术俱乐部学习马术;1994 年,参加全国马术锦标赛;1997 年,参加第八届全运会,获得团体冠军;还参加过第九、十、十一届全运会。现为国家二级马术教练,国家一级考试教官/ 助理考官。

张可是怎样走入马术这个行业的,很多媒体都报道过,1992 年他跑到石景山这个冷清清的山上,天天闷着头骑马,苦练各种功夫,先是跟着俱乐部东奔西走,在战斗中磨练功力,直到1997 年第八届全运会拿了一个团体冠军。之后就是随着大部队下山,开始了马术江湖的闯荡。

2000 年,他拜访美国舞步大师多米尼克,住在大师家里日日练习舞步基本功,最终向老师坦言放不下障碍,放不下“奥运会”的念想。老师很平淡地劝他:“我天天教你的,就是障碍;可,奥运会是什么?奥运就是一场比赛而已,世界上到处都是比赛,留下来,你很有潜质。”他犹豫徘徊后,终于还是放不下心中的念想,选择了回家。他后来说:“多年以后,我终于明白了多米尼克对我说的‘我教你的就是障碍’这句话了,虽然当时我认为他教我的是舞步基本功。”

2005 年,张可又远赴英国颇负盛名的哈特伯瑞(Hartpury)学院,学习马术知识和马术教学系统。2006 年他在“凤凰杯”西坞大奖赛上拿了一个亚军。他说自己是个很喜欢比赛的人,很喜欢在赛场上展示给别人看的感觉,当年在美国求学时,他累得不想动的时候,多米尼克就会跟他说“可,我们明天有一场JumpingShow”,他就会原地重生出许多力气。所以国内的各种比赛,他都尽量去参加,不管成绩只问过程。

多年的运动生涯让他放不下比赛,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向教练这个职位偏移。多年的经验加上国外的学习经历,让他获得了国家二级马术教练资格;国内一级考试考官。他为人直爽,言语风趣,有着极具镜头感的笑容,拥有众多的朋友,从未听过有关他的非议。他教授学生也是因材施教,从不急功近利,他说那叫拔苗助长,对学生没好处。

张可说他当年之所以去石景山当马工纯属被巴纳“忽悠”去的,但一直不后悔。中间几年也不是没想过做点其他的事,但最终还是回来骑马。这么多年,对一些外部的、让人无能为力的事情他也有过怨言,只不过什么事到最后的解决方式都是接着骑马,他也就当做云淡风轻,不忧不扰。

多力坤说:

我1994 年认识的张可,那时候张可不属于任何马术队,他就是喜欢马、喜欢骑马。刚认识他的时候曾教过他,他听说门头沟有集训就过来了,我就把我的马偷偷地给他骑。张可、峦树(在1988 年北京海淀比赛认识的)、秦光芒、老哈,这四位骑手曾在1997 年代表北京队打第八届全运会的比赛。张可是刻苦训练的人,当年住在东四的他每天早上赶去石景山训练,晚上再回家。他讲义气,有个性,又冲动,又冷静。

---------------------------------------------------------------------------------------

朝鲁:技术与经济并肩

朝鲁出生于1963 年,内蒙古人,于1982 年加入内蒙古马术队。1987 年他赢得第六届全运会场地障碍赛团体和个人冠军;1988-1991 年连续四届荣获全国马术锦标赛场地障碍赛团体和个人冠军;1991 年还在第一届亚洲九国马术赛夺得个人冠军。

出生于60 年代的朝鲁是内蒙古马术队的老将。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但朝鲁活跃于赛场的骄人战绩却永不会淡出马术界的舞台。他代表一个年代,代表一个声音,代表一个特殊背景下中国人对马术的诠释。

不可否认,中国马术的第一个十年,内蒙古马术队确实扶持了许多地方马术队,比如新疆队、西藏队。当初,内蒙古、广东、新疆、西藏、山东等地方队的竞争相对激烈,优胜劣汰。我觉得可以没有任何杂质地去描述这段历史:从1982 年开始比赛至1993 年的第七届全运会,几乎都是内蒙古队垄断佳绩。那时的比赛流程相对简单,一年一次,且选手上场参赛的时间很短。

真正带给我冲击的是,1993 年新疆队作为第一支从国外进口马匹的队伍,带着新理念、新技术、新马匹重返战场,打了漂亮的一仗。相比之下,我们的国产马虽然在跳障碍时也很流畅,但终归是略逊一筹。如此格局的变化,对中国马术界来说有着深远的影响。正是由此开始,中国马术逐渐向更深、更高发展,各个地方队纷纷借鉴新疆队的经验,不断购入进口马,特别是像北京、广东、上海这些实力强的省市还会从欧洲进口一些名贵马匹,同时配合外出培训,拿到很多好成绩。

这几年来看,内蒙古马术队的技术属于中间水平。
原因在于有北京、广东、上海这样经济实力雄厚的地方队,买了很好的运动马,马上就和其他队拉开了很大的差距,并且当地政府对此也有足够的重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内蒙古队的好多优秀人才也流失了,比如哈达铁就退出内蒙古队,现长期在北京,不过仍在马术的道路上奋战;巴根现在在北京的俱乐部发展;岳俊奎现在在广东发展,从事与赛马会相关的事业。

结合我个人的经历看待中国马术,我们已经在向前迈步。我曾在1994 年退队,去海南的赛马会发展,但没几年就又回到内蒙古五项队教授现代五项。吸引我的除了与生俱来的喜爱,更多是看到了希望,中国马术蓬勃的希望。现在中国马术的发展蒸蒸日上,技术越来越精悍,接受的先进理念也越来越多,地方俱乐部的支持也在逐渐增强,还从国外引进了一些星级赛事等,很多好的资源都汇聚在北京等国内一线城市。地方队之间的差距也逐步突显,包括骑手的水平不断提高,更专业的国外教练的教学,马的质量也存在很大差别,已经有为数不少的地方队在引进荷兰温血、汉诺威、霍仕丹等世界顶级马匹。赛事方面,目前的状态是障碍赛比较多,三项赛比较少。我认为三项赛实力较强的队伍就是内蒙古、上海和广东;而场地障碍赛的水平大多不分高下,都有不可小觑的实力在里面。最后我想强调,盲目去跟风外籍教练未尝是件好事。就像我们国内优秀的骑手哈达铁、刘同晏、巴根也从未接受过国外的正式培训,可见,骑手自己的能力才是关键。

红权说:

当年朝鲁拿过很多届冠军,是我们内蒙古队的主力。他骑马天赋好,可以说带着内蒙古队超越了很多如山东、西藏、新疆等地方队,从1985 年到1992 年一路完胜中国马术的众多赛场,我们年轻些的运动员都很尊敬他。

---------------------------------------------------------------------------------------

孟克:马术的道路仍任重道远

孟克出生于1963 年,内蒙古人,于1978 年加入内蒙古马术队。早在1985 年,他就获得了全国马术锦标赛的团体冠军;在第六、八、九届全运会上同样获得了团体冠军;2002 年,他还代表中国荣誉参加韩国釜山第十四届亚运会。

孟克是较早入队的那一批骑手,见证了内蒙古队当年一枝独秀的盛况,而他个人也伴随着这种强大的气场为内蒙古队增光添彩。1985 年,首次参加全国马术锦标赛的孟克,以团体冠军的优异成绩胜出,从此奠定了他在马术场上的地位。

我1978 年入队后,就开始从事马术场地障碍项目的训练。之所以入队早,大部分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曾是一名军人,参加过解放战争,在我心中,他是一名勇敢的骑兵。解放后他转业到呼和浩特从事体育事业,为内蒙古马术队的创建做了大量的奠基工作。大多数时候,父亲对我的教育都很严格,特别是在马术训练场上,更是要求我要精益求精。

比起中国现代马术的训练体系,过去的训练模式有值得保留的,也有需要借鉴修正的。比如过去的马不成熟,都没参加过障碍比赛,全靠自己平时打理、调教马匹。所以那时的骑手每天都会随身带着体温计,自己解决马匹的一些小伤病,在自己处理不了的情况下才会求助兽医。骑手们全部的时间都在马房与马朝夕相处,以此与马建立深厚的感情,努力做到真正的人马互通。而这种互通才是真正意义上吸取到的国外优秀的理念——对马认真重视的态度。这些宝贵的态度都是需要年轻的骑手向老一辈学习请教的,而现代马术的新观念、新思想、新做法却也很有必要吸收进来,我坚信只要诚挚地去付出,回报一定也会立竿见影。虽然这几年我在内蒙古击剑中心从事马房管理的工作,但却时时心系马术赛事,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骑手热爱马术,重视马术,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同时也愿成为他们最有力的支持者,即使中国马术未来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红权说:

孟克是内蒙古队在最辉煌的年代,具有代表性的骑手。他曾获得多届全运会、全国锦标赛的冠军,是我们内蒙古队的主力队员之一。他还曾被评为健将级运动员,也会时常提点我们这些年轻的骑手,对内蒙古队及中国马术都做出了很多贡献。

---------------------------------------------------------------------------------------

红权:惊艳的中国马术

红权出生于1969 年,内蒙古人,于1986 年进入内蒙古马术队。1992 年,他夺得第一届全国马术马王杯场地障碍赛个人冠军;1994 年荣获全国马术锦标赛盛装舞步个人冠军;2008 年赢得全国马术锦标赛场地障碍个人冠军,同年还收获西坞大奖赛个人冠军。

红权是容易让人记忆深刻的运动员,深刻的不止是他豪爽亲和的性格,还有其钟情于马术事业的执着。在中国马术界,他阅历丰富,目睹了中国马术由初生到今天飞速发展的全过程,也身体力行地去演绎盛装舞步、三项赛、场地障碍等项目的精髓所在。对于中国马术界的变化,他总结为:2008 年的奥运会后,中国马术开始惊艳!

1986 年进入内蒙古队的时候,我只有16 岁。1982 年到1992 年是中国马术刚开始发展的摸索阶段,第一个10 年中国的马术由实力较强的内蒙古队引领。1984 年开始有正式的锦标赛,哈达铁代表内蒙古队拿到冠军,1985 年一直到1992 年全部是内蒙古队拿冠军,孟克和朝鲁这些前辈都拿过金牌。那时我还是新队员,一直跟着他们学。

还有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1988 年出现了盛装舞步马术锦标赛,内蒙古队的图克教练从日本学习了盛装舞步,带到中国来,然后就纳入了锦标赛项目。有了盛装舞步,中国马术才慢慢发展起来,开始进入到打底子的阶段。

内蒙古队把中国马术带起来还表现在它培养出很多老资历的教练,包括新疆队和西藏队的教练和运动员,早期都是内蒙古队的成员。西藏队就是在内蒙古马术队内举行了成立仪式,后来才回到西藏。新疆队也是内蒙古的老教练扶植起来的。

1991 年新疆队引进了国外的技术,我突然间明白,原来马术还可以这样。那时开始跟着国外的规则和训练方式走。这第一个10 年间都是中国的教练到国外学习后传授给国内的骑手,我觉得在这个传授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误差,许多正规东西没到位。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跳障碍,以前跳障碍用蛮力跨越,1992 年之后才开始用巧劲,真正去跳障碍。

1992 年的第一届中国马王杯障碍赛,我拿到冠军,是第一个拿到这个奖项的骑手,当时的5万元奖金很诱人,从那以后我对马术更有动力了。中国马术虽然发展和普及不错,但报名费的金额突飞猛涨,动辄2000 元,再加上运输费,一场比赛就要花费4000 元左右,而参赛的奖金又相对较少,骑手们只能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去参赛。希望赛事组委会可以考虑到这些问题,适当增加奖金数额,调动马术爱好者的积极性。

1993 年到2002 年间,许多马场建起来了,我也从体制里出来了,不再依附专业队,私人的时间更自由了,所以我来到北京。许多马术爱好者都支持我、赞助我,帮我买马打比赛,当然成绩也不错。2002 年之前我在内蒙古队,那之后的4年我代表西藏队出战;2006 年开始代表上海队参赛;2010 年到现在代表湖北马术队。我对上海队付出的心血最多,回报也最多。上海队实力很强,请的德国教练是1988 年汉城奥运会马术个人铜牌获得者哈森霍克。通过这个教练的调教,短短一年时间,我和阿木合作就打了全国锦标赛团体冠军。我觉得他的教授方式很适合我,让我明白如何控制跳障碍时的节奏。2008 年他来中国后继续指导我,西坞大奖赛我拿了个人冠军。我觉得一个好的教练要有很强的观察力,并能为骑手做准确示范。阿木是匹温血马,2002 年我花10 万元买的它,它很有个性,拉不动,摔了很多人,老板说你能驯服就带走它吧,我如获至宝。通过我的调教,它现在可以做盛装舞步,有很好的悟性,得过盛装舞步第三、四名的好成绩。

近10 年,我看到好多骑手的技术在提高,我自己也在进步。教练的技术很重要;教练教完以后自己要认真体会,否则就没有用。我现在在湖北队任教练,教授的都是18 岁左右年轻的孩子,需要先学习基础。所有的马术教学都要从马场马术开始,这个是基础的,打好基础再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发展盛装舞步还是障碍。中国人对技巧的掌握还是很有能力的。希望国家和政府对马术有更多的投入,而不是等有成绩才投入,否则这个周期就太漫长了。

刘同晏说:

红权是内蒙古队培养出来的一名优秀骑手,曾多次获得全国冠军,是我国第一批盛装舞步骑手,在我国马术界也很知名。他马感好,骑坐扎实,动作规范,技术非常全面、细腻,对比赛的掌控能力强。

---------------------------------------------------------------------------------------

刘同晏:坚守中国特色的马术

刘同晏出生于1967 年,内蒙古人,于1984 年加入内蒙古马术队。在1996、1999、2002 年获得全国马术锦标赛障碍团体冠军;2000、2003 年荣获全国马术锦标赛障碍个人冠军;2010 年夺得全国马术三项赛锦标赛个人冠军;2011 年荣获国际马联场地障碍世界杯中国联赛第二站个人冠军;2012 年赢得国际马联场地障碍世界杯中国联赛第三站个人冠军。

刘同晏可谓内蒙古队的灵魂人物。由过去到现在,他的成绩历历在目,令人敬仰。他不仅传递着内蒙古队众多声名赫赫老前辈手中的接力棒,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见证着只属于中国的骑术精髓,掷地有声。

内蒙古马术队成立于1952 年,初建时是由部队骑兵转业人员组成,承担一些马术技巧表演的任务。在中国马术协会成立以前,内蒙古队就组建了马球班和马术技巧班。当时国内还没有设立正式的比赛,主要以表演为主。

我1984 年进入内蒙古体工一大队马术队进行训练,赢得过国内一些重大赛事的冠军,现任内蒙古马术队总教练兼运动员。记得1987 年,在第六届全运会上,初次设立了马术比赛的场地障碍项目。同年,内蒙古队积极组建了场地障碍班,这是国内最早的一支专业队伍。当时在国内比赛中内蒙古队罕见敌手,随着其他省市对马术项目投入力度的加大,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近年来花费巨资购入障碍赛马匹,内蒙古队场地障碍上的霸主地位也发生了动摇。但论及内蒙古队的成绩,还是很让我们这些内蒙古队员充满自豪感的。中国马协开始举办三项赛以来,我们队在三项赛中很少失手,每年的锦标赛、冠军赛中也都会有所斩获。

中国马术的发展有一个显著特征: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知名教练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骑手去国外参加了专业培训。他们带回新鲜血液注入中国马术,取得了很多好成绩。这种方式固然有可取之处,但我仍然对中国马术有信心,对中国骑手有信心,将来我们自己会有一整套结合中国国情的专业技术,并最终可以实现登上国际舞台的理想。

红权说:

刘同晏是我最好的兄弟,当年我们先后进队,工作的时间有些年头。每次他来北京比赛,我都会邀请他来我训练的马场,一起讨论骑术,因为马术绝不能自己练习,有时候身在其中不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所以他人的指正很有必要,然后才能及时更正。他对我的帮助很大,我认为在国内的障碍骑手中,刘同晏的技术很好,障碍感觉也很棒。

朝鲁说:

他是我们队后辈中的佼佼者,他的马不是从国外进口的成熟马,而是经过自己调教的,这一点很难得。他的成绩也很优秀,在内蒙古队很出彩。

黄祖平说:

刘同晏是体制内的骑手,搭着心脏支架,一直在挑着内蒙古队的大梁。大部分内蒙古队的小伙子都出来做生意,只有他还坚持着。他很出色,是今年国际马联场地障碍世界杯中国联赛的总冠军。他还自己培养了几匹马,今年的中国联赛总冠军“库布齐”就是他自己调教出来的。记得十年前,他还骑出来两届全国冠军马匹,个人能力极强。

---------------------------------------------------------------------------------------

张河:伤逝的青春

张河曾是内蒙古体育工作一大队马术队教练兼运动员,中国目前唯一亚洲马术比赛冠军,唯一参加2004 年雅典奥运会马术场地障碍预选赛的中国运动员。在20 年的体育生涯中,他12 次荣获全国马术锦标赛冠军;5 次荣获全国马术精英赛冠军;4 次荣获内蒙古国际马术比赛冠军;获得过第七届全运会团体亚军、第八届全运会团体和个人亚军、第九届全运会个人冠军;荣获第一届亚洲马术障碍赛个人冠军;多次在新西兰、印度、俄罗斯、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马术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曾经号称" 亚洲马术第一骑"。

2005 年9 月之前,他的骑手生涯可以算是前程似锦,但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2005 年9 月28 日,在北京昌平马术训练基地备战第十届全运会的训练中,因为跨越障碍时的一个失误,张河同马匹一同摔倒,不幸被马砸中,头部受伤。年仅34 岁的优秀骑手就此终结,让人惋惜。在采访众多骑手的时候,许多人都谈到对他的印象:内向、刻苦、领悟力高。

至今还有许多人怀念他,网上也可以搜到他的生平和许多记者对他的教练、同事和家人的访问,在一次采访中,哈达铁教练也回忆起当年在“骏马汇”网站上发表“纪念张河”的帖子。

红权说:

张河和我是一批运动员,1986 年一起进入内蒙古队,我们同一个宿舍住了8 年。他因为比赛训练时的落马而伤重离世的,听说受伤之后没多久就走了。

张河人很内向,特熟的人能聊,对着不太熟的人就不怎么说话,他的个性比较安静。我觉得他的性格非常适合骑马,遇到事不慌张,从容淡定,障碍前从来不急不躁。中国目前只有他一人拿过高级别的亚锦赛冠军。他其实拿到冠军也没有很激动,不拿冠军也不太苦恼,他就是这么一个淡然处之的人。

我们经常会交流一些技术上的小细节,不是那种大动作。他给我讲的一些小动作的原理挺透彻的,我们俩会在喝多了的时候猛聊,不喝酒就各做各的事儿。平时会交流一些骑马的心得,训练时互相帮忙摆障碍。因为我们当时是队里重点培养的苗子,所以遇到出国训练或是比赛的时候基本上会同行。外国教练也很欣赏他,说他的动作技术很规范。

李伟、沃帕夏克加说:

张河取得的韩国亚洲锦标赛冠军,是中国目前参加国际比赛的最好成绩,当年是国际马联主席哈雅公主给他颁的奖。2005 年第十届全运会之前的意外,让我们失去了当时国内最好的骑手。他去世后,他的父母好几年都摆脱不了阴影。他的父亲原来是内蒙古马术队开运马车的司机,每次比赛都跟着队伍一起出来,张河去世后他因为伤心,一看到马和队员就流眼泪。

多力坤说:

张河是内蒙古人,特别喜欢马。有人说他很有个性,其实是他性格内向,喜欢自己做自己的事,对自己要求严格。曾经代表内蒙古队拿了第一届亚洲锦标赛冠军。

----------------------------------------------------------------------------------------

宇宏: 坚持就是胜利

练习了20 多年马术的宇宏,现在既是运动员,也是教练员。1999、2000、2001 年获得全国马术障碍精英赛个人冠军;2004、2005 年国际障碍赛个人第二名;2005 年全国马术障碍锦标赛个人亚军。生于1976 年的宇宏说:“还能动的时候千万不能歇着。我准备骑马到70 岁。”

宇宏1990 年进入西藏马术队,从第一天报名的六、七十人中只挑出他一个。当年的大师兄措东说他刚进队的时候马感就很好,属于智慧型骑手。西藏队因外出比赛很辛苦,对马匹也有影响,于是体育局领导支持马术队去了内蒙古训练。内蒙古马术队一直都在帮助、支持西藏马术队,就连教练也是内蒙古队帮助安排的。1991 年,西藏马术队参加了1990 年刚刚设立的全国锦标赛三项赛项目,并拿了团体冠军,宇宏也在参赛选手之列。也因为这个团体冠军,所有的参赛选手都被评为一级运动员。1992 年夏天,宇宏随着西藏马术队来到北京体育大学,那时候还被称为“体育学院”。这一次他们在这里驻训了12 年之久。

宇宏从开始学习马术到现在已经20 多年了,学习过盛装舞步、场地障碍和三项赛项目。1993年在北京体育大学参加第七届全运会,“那个时候新疆队已经从国外进口了参赛马匹,而我们骑的还是香港赛马会赠送的退役的纯血马。那些马匹因为从前用于速度竞技,对障碍、舞步等技术什么都不懂,需要教练和骑手调驯后才能使用。”

西藏马术队在1994 年第一次出国前往新西兰买马。当时西藏体育局经过多次研究,决定还是保留马术这个项目。但是这批马匹并不成熟,体形也有较大差异,队员们水平和俄罗斯教练都不足以调教出能参加竞技的马匹,“所以一直到1997 年第八届全运会,我们的成绩始终不理想。”宇宏说。此后自治区领导对马术项目是否保留一直处于犹豫的态度,多少同这次的成绩有一些关系。

随着西藏马术队是保留还是舍弃的问题一直没,所有队员都回拉萨了,宇宏自己提出来“不回去”。“因为我当时骑的那匹马在国内的比赛中一直拿冠军,是一匹澳大利亚的纯血马,名叫托依沃特。”每天宇宏就带着他的马在体育大学的场地上闷头苦修,参加了一些小比赛,用他的话说“做出一些小成绩出来”。幸亏很多朋友帮助才能有机会出去比赛的。一直到1999 年,他参加了全国马术精英赛,同这匹马一起拿了冠军;之后又在第二年的国际马联东亚马术障碍赛中夺得了冠军。他自己说那是成绩最好的两年,也是马匹的状态最好的时候,经过这么多年,他们已经磨合得很好了。

2002 年从法国买回“吉祥天驹”的时候,托依沃特退役回去养老。宇宏骑着吉祥天驹在2003年参加了全国锦标赛获得了团体第二。但在申报2008 年奥运会资格的时候,这匹马不够参赛条件,宇宏与爱马一起错失了奥运会马术比赛。

2012 年,西藏体育局做了历史上最大一次投入,全队去法国培训3 个多月,并买回一批成熟的运动马。“我们的压力很大,不光有经济上的,还有技术上的。我感觉有很多地方还没练到家,以前那匹马的潜力很好,但被我的技术牵制了。马再强人不行也还是不行,现在才明白要多打比赛,经验加上悟性才能提高。”

拉萨是全国幸福指数最高的一个城市,亲戚们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还留在北京承受压力和艰苦。他说:“我们现在就想做出一点成绩来,不管是带出几个好队员,还是取得奖牌。尽管有生活上的各种不便,但只要能拿到成绩,这一切都能忘掉。”措东说过:“咱们这个马术啊,关键就在于坚持,谁能坚持到最后那就是胜利。”所以他们现在还在坚持着。

---------------------------------------------------------------------------------------

多力坤:耕耘与收获

有人戏称:“每年西坞大奖赛,一半的奖金都是多力坤、肖克来提、努拉合买提(努尔)三兄弟拿回家了。”从2006 年首届西坞大奖赛创立超高赛(2009、2010、2011 年未举办超高赛)以来,多力坤拿过2006、2007、2012 年三次冠军、三弟努尔拿过2008年的冠军,他在今年成功卫冕,并创造了190cm 的最高记录,多力坤和罗红的大白马“鲁阿努”成为了西坞的“超高赛之王”。

多力坤1972 年出生于新疆伊犁昭苏县,在兄妹6 人中排行老二。他年少时展露马术天赋,10 岁时被新疆队的领导发现,进入伊犁体育局在乌鲁木齐开始训练,一年后,多力坤去内蒙古参加民运会全国速度锦标赛,拿到了1000 米的冠军,还破了赛会纪录。但因家中无人照顾,1986年他就随父亲回家了。1987 年,新疆体育局开始重视马术项目,邀请张汉文老师担任障碍教练,多力坤的父母在收到张教练三次电报之后最终同意让儿子加入新疆马术队。他是当时年龄最小的骑手,也自此踏上了中国马术之路。

1988 年,新疆队在北京海淀体育场举行的全国场地障碍锦标赛上拿了亚军,同队骑手还夺得了第三和第四名,体现了新疆队当时出众的实力。由于成绩好,北京体育学院就把多力坤留下训练了一个多月,他也第一次接触到了香港赛马会赠送的纯血马。同年,他以国家队员的身份参加了日本国际场地障碍邀请赛,取得了个人第六名。好成绩也给多力坤带来了国家级运动健将的称号。

此后,新疆的马术项目因为某些原因处于停滞,那时候马也吃不好,骑手也只能埋头苦练基本功,等待机会。一直到1991 年,新疆体育局的领导陈红决定把这个项目抓起来,新疆队做了一个决定,甚至影响到了今后中国的马术运动,这大概是新疆体育局领导始料未及的——派遣新疆队10 余名队员前往吉尔吉斯斯坦国家马术队训练,他们是国内第一支走出国门训练的马术队,也是国内第一支有进口马的专业马术队。

1993 年,回国后的多力坤继续在乌鲁木齐备战第七届全运会。多力坤在团体比赛中发挥得不错,拿了金牌,但在个人比赛时竟然走错了路线,淘汰出局。“在备战七运会的时候,我父亲因病去世了,但是体育局害怕这件事情影响我的竞技状态,就瞒着我,直到父亲去世半年后我才回家。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是我今生最大的遗憾。”多力坤默默地一个人回到了伊犁,家庭的重担也都压在了他身上。

一年后,多力坤先后在北京门头沟和深圳参加国家队集训。经过多次选拔,在哈达铁教练的带领下,前往印度参赛,但是成绩不太理想。为了补贴家用,迫于现实的压力,回国后他便留在北京石景山乡村马术俱乐部做骑手兼教练,每天要骑7-8 匹马,每当他教课的时候,总是有黄祖平、史琪、张可等10 多个骑手围在他身边,而他对每个人都很认真负责。从1994 年到2000 年之间,为了比赛和训练他一直往返于北京和新疆。在此期间,他代表新疆队在全国比赛中经常能拿到前三名,虽然成绩很好,但都是骑着同一匹马训练、比赛。在1997 年第八届全运会上,北京队夺得了障碍团体冠军,新疆队只拿了团体第三名。

2000 年以后,石景山、克来坞、格林马会等6、7 个俱乐部举办的小型比赛增多了,多力坤也一直留在石景山俱乐部训练。2001 年,多力坤、吉恩思、加纳古丽、努拉合买提代表新疆队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第九届全运会,获得团体第二。“在全运会,新疆队拿过很好的团体成绩,但是我个人没拿过好成绩,这是个遗憾。”

2004 年,多力坤遇到了改变他人生轨迹的罗红。那年,喜欢骑马的罗红在石景山俱乐部买了两匹马,之后找到多力坤,希望他能帮忙调教下其中一匹不太老实的马。多力坤仅用了一个小时,就让马好骑了一些。罗红就对多力坤说:“如果你没有马参赛,我给你买一匹吧。”多力坤至今心存感激,但是他不敢多想,还是安心训练。在几经出国买马之后,多力坤终于带回了大白马“鲁阿努”,也得到了罗红的赞许。“鲁阿努”代表新疆队第一次亮相就斩获2005 年全国锦标赛的冠军,2006 年取得全国锦标赛的第二名,2006 年问鼎第一届西坞大奖赛的正赛和超高赛的双冠军,在其他比赛中更是屡创佳绩。这匹大白马带给多力坤的不仅是荣誉,更是感激。“感谢罗红先生的知遇之恩,他给我们提供了这匹马,还提供了这么好的训练和生活条件,我们无以为报,只能通过好成绩来回报他。当年我们走过的路挺艰难的,所以现在有机会能踏踏实实地在好利来马场骑马,我就一定要用最好的表现回报罗红先生。”

12下一页

©2011-2025  马术在线 (京ICP备11042383号-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