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在线 首页 马术杂志 看点/视野 查看内容

过程最具价值

2011-12-10 10:12|来自: 《马术》2011年12月刊

摘要: 2011 年是充满热情的中国马业开始释放的一年,一众精品赛事的竞相出现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马术项,并参与其中。第一次在北京举行的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以及国际马联场地障碍世界杯中国联赛让我们有幸在现场欣赏了大师 ...


2011 年是充满热情的中国马业开始释放的一年,一众精品赛事的竞相出现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马术项,并参与其中。第一次在北京举行的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以及国际马联场地障碍世界杯中国联赛让我们有幸在现场欣赏了大师级骑手们的演出,而作为目前国内马术运动市场化运作最高水平的传统赛事北京西坞大奖赛也因许多精致的人马组合而备受瞩目。此外,2011“宝马杯”北京马球友谊赛,中国马球公开赛,鄂尔多斯国际马文化节上不断涌现的精彩对决,不仅给中国马业增添新的历史,同时也引领了一种绿色健康的时尚生活方式。

大众的力量

马术运动在西方发达国家是十分盛行的,但我们绝对不能说它是一项“贵族运动”。马术运动的特殊性导致了它是一项需要一定经济基础的运动,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说,马术运动是一个国家国力的体现,只有当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才会关注马术运动,这个项目才会发展得更好。马术运动是奥运会的28 个大项目中唯一需要两个生命为了共同目标而去拼搏的项目,也就是说,即使一位骑手拥有再出色的骑术,受制于没有驾轻就熟的马匹,骑手甚至连参加比赛都是不可能的。

马术运动是七分看马三分看人,所以只有当骑手遇到一匹可以让自己不断取得好成绩并且能够共同进步的马匹的时候,他的马术人生才会更有希望。就像在鸟巢大师赛上取得亚军的段义华曾经告诉我的那样:“目前我还没有短期出国学习的计划,因为我现在遇到了一匹好马,一个信任我的马主,这对于骑手来说是太难得了。”如今,来自社会的马主群体对于推动马术运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马主群体规模越大、实力越雄厚,能够提供参赛的马匹质量就会越来越高,也就会让赛事水准以及影响力提高,也会更加促进马术运动的发展。在今年鸟巢大师赛上,参赛的43 匹马中有42.5 匹都是来自私人马主的。而放眼国际马联场地障碍世界杯,私人马主的马匹曾经在第一站的比赛中包揽了全部的前十名。这充分证明了私人马主对于这项运动的重要性,代表着拥有丰富马文化传统的中国对于马的美好追求充满热情,中国从事马术运动的主要力量,已经由过去的专业队体制逐渐转向了民间体制与专业队共存,这也让马术专业队对未来需要进行更多的思考。

年初,中国马术协会主席潘志琛曾经提出中国马术需要走一条“国际化、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之路,在不断进步中迎来新的发展。赛事是体育的制高点,回顾2011 年,除了传统赛事延续经典,众多国际化马术赛事在国内的举行,已经让中国马术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以及和谐的发展。鸟巢和国家体育馆等地标性建筑让今年中国马术备受社会关注,而鲁德格等国际马术大师的到来更让2011 年中国马术充满震撼,激发了更多爱马之士的热情。同时,国际马术大师们也用自己的亲自上阵给中国带来了国际上发展成熟的马术赛事模式。培养一匹优秀的运动马需要规律的训练和付出,这不仅仅是金钱方面,在时间上同样也需要一个有序的规划。不仅如此,马术赛事在国际上考虑更多的不是金牌,而是马匹福利。马术赛事必须符合马匹的健康和运动特性,而不是像对待其他事物那样想当然。保护马匹的身心健康,保护马匹不受到伤害,这项成熟的比赛体系凝结了马术人几十年的精华,马术比赛必须首先确保马匹的安全。包括西坞大奖赛在内,今年国内举办的众多马术赛事中,我们都开始遵循这种成熟的赛事模式。未来,随着国内马术赛事遵循这样一个赛事模式,将会有效地保证优秀马匹和骑手参与其中,也会吸引更多观众的驻足欣赏,同样也会得到更多赞助商的青睐。

培养马术性格

我们知道,马术运动需要一个长期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程,才有可能成就你的马术生涯。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就金牌的项目,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马术人,你必须培养出你的马术性格,并将其固化在你的脑海中,将骑马变成你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如果一味地短视,重视所谓“金牌为上”的价值标准,也许你一辈子都无法在这项运动上取得突破。这一切,都源自马的存在,也就是说,你不遵循古典意义上的马术理念的话,不仅你的马术水平上不去,你的马都可能保不住。

马术绝对不是“四两拨千斤”的运动,对于马术大师来说,他们不仅爱马,他们的生命中似乎也只有与马相关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吃住在马场,每天七八个小时在马背上是享受,而“去开会”、“去吃饭”绝对是浪费生命。想达到这样一个境界,首先你需要经历身体上的脱胎换骨,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你是无法支撑下来这样高强度运动量的。同时,在精神层面上,你更要历练你的坚持,努力你的马术信仰。马术没有窍门,只能一步一步每天坚持不懈地去做,以马为本。骑术只是一种训练手段,想要真正完全地了解马术,你需要把有关马的生活努力变成自己的工作方式、一种工作习惯。短期的出国培训以及盲目的邀请国外教练前来授课有时候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在德国,每年都会涌现大量的天才,但同样也会夭折许多,真正的马术高手还是需要许多年的艰苦锤炼。成名许久的鲁德格早已贵为马术大师,他所取得的成就很难被复制,但是他依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自己搬障碍摆路线,从不偷懒。这就是一种特殊的马术性格吧,没有这种毅力,再天才的骑手也很有可能会“伤仲永”的。在国内,有不少马术俱乐部投资巨大,软硬件非常出色,但总是无法取得好成绩,甚至比赛都不能完整的跳下来。中国马术不缺钱,不缺喜欢马的人,不缺喜欢马也有钱的人,但如果不摒弃一些错误的理念必将事倍功半。

目前,国内马术的硬件基础还很薄弱。在德国一个30 万人的小镇上就有29座室内训练馆。有着几千万人的北京能有几座室内训练馆?国内又有多少座室内训练馆?德国8100 万人口中有近30 万马术从业人员,而我们国内还很薄弱,同时还有很多瓶颈制约着中国马术的发展。中国马术需要学习更多正确且规范的理念,不要急功近利,我们要通过点点滴滴的努力让中国马术得到全面发展,享受在这项运动中奋斗的过程,就像“苹果教父”史蒂夫·乔布斯自传中的说的那样:“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过程就是奖励)”

©2011-2025  马术在线 (京ICP备11042383号-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