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在线 首页 马术杂志 专题 查看内容

中国马术30年:后记 ---- 三十年一梦

2013-1-1 11:21|来自: 《马术》2012年12月刊

摘要: 三十而立,说的是人生,于马界也是一回事。1982 年加入国际马联,三十年了。有人问我这意味着什么。我说:三十年摸着石头与国际马联接轨。中国马术发展从大的方面看是双轨制,双轨首先指“人和马”。从运作体制上讲 ...
三十而立,说的是人生,于马界也是一回事。1982 年加入国际马联,三十年了。有人问我这意味着什么。我说:三十年摸着石头与国际马联接轨。

中国马术发展从大的方面看是双轨制,双轨首先指“人和马”。从运作体制上讲是两大协会,体育和农业;从宏观上看是国内与国际的互动接轨,将赞助商、马主和骑手这一个铁三角关系运作起来;从发展的角度看是马的引进与运动需求的培育(冷冻精液、坯胎移植技术)训练等。引申包括了与竞赛和马业相关的诸多行业,如兽医、认证制度、准入标准等软硬件的系统建设。

马术是以群众性运动为源头的发展模式,也是以马术学校、俱乐部为平台的运作体系,也是以养马业为并行的一体化建设,也是以兽医为法官为养护的保障工程。

术业有专攻,具体到装蹄、鞍具等,一个围绕着竞技体育的精、研、细致的、严谨的系统工程摆在每一个为自己的马、为马术而投入和投身的人面前。

可惜三十年了,我们看到了什么?子虚乌有、各行其是、乱七八糟,更有各种把持权利的追逐,甚至一些人渣乔装打扮,混迹于关键岗位占用垄断公共资源,为自己捞取利益,还有一些暴发户以叶公好龙的本质,拿马来炫富,与马术无关还混淆视听。我不知潜规则如何运作,但我知道权钱交易,甚至交钱就能挂中国字头,于是“马都”、“中心”、“基地”这个冠名就东西南北中的遍地开花了。我们的资金流向非但不能集中成为推动马术发展的原动力,反而不着四六与世风一致地“地走人形兽,花开鬼面花”打成一气。客气地说,是浪费,是事倍功半;不客气地说:这个中国特色的马术就是头非驴非马的骡子,无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我相信批评的力量,我相信大多数马人的良知,我相信被谎言欺骗灌输后觉醒的呕吐,我相信马术的魅力。这也许是中国步入世界马联三十年给予我们的最大成果。因为我们摸着石头的磕碰太多了,我们逐步地知道深浅了!

后记:

在2012 年中的一次编委会议上,著名教练哈达铁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加入国际马联已经30 年了,这30 年间发生的事情,是不是该记录一下?”于是《马术》杂志决定接下这个艰巨而有意义的任务。

我们的编辑力量并不强大,但我们有一颗热爱马术事业的心。这次的梳理难免会有故事、人物的取舍,事实的疏漏和失误,但总要有人走出这第一步,才会让更多的人关注、指正、修改和完善。我们愿抛砖引玉,不管面对何种责难,我们也要将这第一步走出去。

中国马术事业在30 年间的变化不可谓不大,庞杂的人物关系和逐年增多的比赛项目、众多的奖项和成绩、越来越频繁的国内外大型比赛,都让人在兴奋不已的同时倍感压力。在长达几个月的不断采访中,我们查阅众多人物资料,寻访、拜望了数十位业界的前辈和精英,但还有更多的人应该被记入其中,却未能如愿。其中有已经去世的中国马协名誉主席乌兰夫;有随着西藏马术队一起成长的旦增,新疆队的著名骑手孙广亮、帕丽旦,老骑手贾海涛,远在日本的张立军,上海队的沃帕• 夏克加,拥有让人钦佩的调教马匹能力的教练巴根,广州马会的岳俊奎;也有著名的业内前辈,如内蒙古体委副主任乌兰阿塔,曾任山东牟平县县长、马术界颇有名望的孙邦力,第一位从台湾来到大陆发展马术事业的沈青州;还有众多国内最早经营马术俱乐部的领导者,如早在1985 年便开始经营稻香湖马术俱乐部、度过诸多波折并使其一直平稳延续至今的王冀豫,石景山乡村俱乐部创始者之一、说什么也不肯接受采访的巴纳,西坞乡村马术俱乐部前身的创办者贺小雷,亚萨园的创办者任亚克,中国马术协会主席潘至琛,副秘书长李年喜……,还有许多我们尚未找到的、但有许多老故事的名字。

此次专题以梳理历史为主,所以近两年的一些优秀的年轻骑手也并未在列,这并非表示不重要,这些年轻的力量正是今后马术历史的创造者。峦树在采访最后说:“还有下一个30 年呢,希望会更好。”我们也衷心这样希望着!

文/王冀豫

©2011-2025  马术在线 (京ICP备11042383号-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