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在线 首页 马术杂志 行天下 查看内容

长城脚下的马文化博物馆

2011-6-19 09:46|来自: 《马术》2007年2季刊

摘要: 马的历史,悠悠人马情中国是世界上养马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国已经开始使役马匹。马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马相关的民俗工艺品寄托了人们对平安幸福的企盼。马背上骑猴的“马上封侯”、马背上 ...


马的历史,悠悠人马情

中国是世界上养马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国已经开始使役马匹。马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马相关的民俗工艺品寄托了人们对平安幸福的企盼。马背上骑猴的“马上封侯”、马背上落苍蝇的“马上赢”、马驮元宝的“马上发财”都能在博物馆看到。

明朝的《元亨疗马集》以中医阴阳理论为指导,用中草药、针灸等方法治疗牛、马、驼各种疾病。该书自明朝万历年间初印以来,流传全国各地乃至朝鲜、日本、德国等国家,促进了世界畜牧兽医学的发展。博物馆展览的《元亨疗马集》出版于乾隆元年,由北京马术运动协会副主席姚革收藏,在马文化博物馆首次公开展出。

在古代.马凭借驰骋的速度、灵敏的反应和忠诚的品性,成为人类的亲密伙伴,衍生出不知多少个或苍凉悲壮、或哀怨凄蜿的故事。鸟骓马在项羽自刎后跳江殉主,赤兔马在关羽死后绝食而亡的传说在马文化长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人马情”展区的每个故事都配有图片,虽然照片上的马是现代马,但这些精选的良驹都符合历史的描述,身形矫健、体态优美,形象地再现了昔日宝马的风采。

英国有一匹家喻户晓的名马叫红朗姆,在1973到1977五年的国家大赛中,它连续获得三次冠军两次亚军,打破了国家大赛冠军连续获胜概率不到2%的记录,创造了赛马的奇迹,1977年,英国首次以动物代人,授予红朗姆最佳运动员称号。它去世那天,BBC新闻的第一句就是“红朗姆去世了”。

金格·麦凯恩送给蔡猛的红朗姆模型长20厘米,高15厘米,红色瓷马在琳琅满目的藏品中并不起眼,但蔡猛自认为这是他最珍贵藏品。蔡猛说收藏的价值不在于经济效益,而是物品代表的历史。他欣赏红朗姆为荣誉而战的精神,感动于马与驯马师之间的深厚感情,红朗姆纪念品是“人马情未了”最好的诠释。

马的贡献,马对军事的影响

博物馆陈列着一辆明末清初时期马拉的镖车,是馆长赵成民先生从山西平遥古城征集来的。由于是解送金银财宝的专用工具,马车高大结实,沧桑古朴的车身、坚硬粗壮的车轴和锈迹斑斑的车轱辘,都记录着押镖征程的刀光剑影。

商周时期,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是以拥有的兵车数量来衡量的。国力强盛者,兵车数量可达千辆,称为“千乘之国”。博物馆有大量出土的商、周战车图片和复原的战车模型,生动地再现了古战车的威力。

在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马匹和骑兵起着决定性作用。“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最有纪念意义的石刻作品,石雕用一人一马概括了霍去病戎马征战的丰功伟绩,石马高168厘米长190厘米,骠悍雄壮气势轩昂,前蹄把一个匈奴士兵踏倒在地,手执弓箭的士兵仰面朝天恐惧不已。鉴于“马踏匈奴”石雕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博物馆在拥有“雕刻之乡”美誉的河北曲阳请了10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对照资料反复研究,采用圆雕、浮雕、线雕等传统手法复制成功。此石马已经威风凛凛地立于博物馆门前。

马先被用于拉车,然后人才骑上马背。东晋时期,中国出现了金属制成的马镫,固定双脚从而解放了双手,推动了骑术进步。博物馆展出的马镫有铜、铁、镏金、景泰蓝、皮革等各种质地,来自多位爱马人士。

2006年蔡猛到山西运城解说乒乓球赛,在古玩市场见到一副结构别致的马镫,此镫能够调节方向,脚在其中可以适当活动。蔡猛费了很多周折才买回来,他目前正在与马具制造商洽谈,建议厂家根据此镫改良马镫构造。

马的艺术,关于马的绘画、雕塑作品

博物馆画展区汇集了徐悲鸿先生及当代12位画马名家的作品,展示了以马作为创作题材的又一高峰。贾浩义的挥毫泼墨、杨刚的惜墨如金、徐克勤的民间技法、李宝瑞的装饰风格、赵成民的中西荟萃、澳籍华人姚迪雄的虚实结合都表现在作品中。

韦江凡先生是徐悲鸿先生的高足,77岁高龄的老先生听到马文化博物馆成立的消息,兴奋不已,当即提笔作画。他手工绘制的青花瓷罐继承了恩师“师真马”的技法,使马雄骏放逸的形态更显生动。

古人识马、调马、选马、饮马等生活习俗不仅表现于绘画中,也展现在宫廷、府邸、寺塔、陵墓的建筑中。博物馆内珍藏的汉代陶砖原为山西某徽商宅院的影壁装饰,是白亚南私人捐赠的。陶砖下方绘着拉车前行的骏马,马头上扬,左前蹄抬起,似乎正要落下。相同图案在一块砖上重复了18次,每幅不过一寸见方,刻工精细,栩栩如生。

博物馆的马雕塑从汉朝到现代跨越了两千年,材质从青瓷古玉到水晶、塑钢,还有汉白玉的上马石和拴马桩。雅典奥运会的马纪念品、瑞典的达拉斯木马、天津泥人张富有生活气息的小马,都有无限情趣。中国马协顾问罗珊曾在参观之后感叹:“这里是世界各种马造型的汇集地!”

唐三彩以绿、黄、赭为基色,蓝釉是较为少见的一种釉色。博物馆的雕塑和艺术品区却摆放着一只色彩鲜艳的蓝釉唐马。

色彩斑驳的紫檀木雕马是明清时期的殉葬用品,这只看似陈旧的木马价值不菲,且来之不易,是博物馆从河南开封某建筑工地抢救回来的。博物馆接到知情者的报告,立即组织人马赶到河南,谈好签约之后主人却反悔了。博物馆工作人员拿出国家关于文物的相关文件给他看,告诉他博物馆是受国家委托来抢救文物,不是倒卖文物赚钱,对方这才答应。回到北京,博物馆仿制了一只木马留在馆内,将原物献给了国家。

马的风情,世界各国的马文化

据蔡猛介绍,全世界的马文化主要分为三种:草原游牧文化、欧洲贵族文化和美国西部牛仔文化。

蒙古族是举世公认的“马背上的民族”, 蒙古风情区是外国游客最感兴趣的展区。洁白的哈达、装咸奶茶的木桶、牛拉的勒勒车都记载着这个民族的历史。地上的大箱子里放着电视剧《成吉思汗》的道具,巨大的刀和弓根据成吉思汗当年使用的兵器放大三倍而成,显示着蒙古昔日的强大剽悍。墙上挂着的雕花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

英国被世人称为赛马王国,每逢大赛,从女王到百姓,无不盛装出席。博物馆的英式区是精致马具和赛马盛况的展示,连地板和窗帘的设计都带有英国气息。这里有英国越野障碍赛的标准马具,障碍鞍、水勒、衔铁、马镫、肚带、马刺、头盔、马裤、马靴、护腿、马鞭、手套一应俱全。

毗邻英式区的展柜中展出的是法国马文化博物馆的收藏品。小到法兰西风格的徽章、胸针,大到法国骑士头盔,从1880年的拧花马嚼到1900年骑士图案的怀表,还有20世纪初以马作为封面的杂志,1940年法国马球队的护腿,构成法国马文化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

美式展区古朴的马槽桌、带有鞍绨的牛仔鞍、烟盒大小的腰带牌、尖头高跟的马靴和结实的长套索以及粗糙的原木地板、仿真的马刀和左轮手枪,让人恍惚置身于美国西部片中的旧时小镇。

中国马文化博物馆位于阳光假日别墅区内,与阳光山谷马术俱乐部形成一个整体。该俱乐部是国家马术队的集训基地之一,拥有国际标准的室外速度马场和国内最大的室内赛马馆,养有160多匹纯血、半血、温血的良马。俱乐部自建立以来,每年都会承办数十次全国及北京市的各类马术比赛。

欧式建筑风格的博物馆与明亮宽敞的马舍长廊、幽长宁静的山间马道相映成趣,充满田园气息。这里已经成为国民了解马文化的苑地、艺术家表现马艺术的天地、绅士演练马竞技的赛场,但“三位一体”并不是博物馆的终极目标。面对奥运的大好机遇,马文化博物馆决定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馆藏展品,介绍世界各国马文化的最新信息,举办“奥运与马”的专题巡回展览。香港政府和香港民间收藏协会已经派人前来接洽,希望马文化博物馆能在2008年之前到香港开展。

©2011-2025  马术在线 (京ICP备11042383号-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