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在线 首页 马术杂志 协作/文化 查看内容

中国现代养马史

2023-2-6 11:00|来自: 《马术》2019年6月刊

摘要: 自古以来,我国作为养马大国,马在国家安全与战争需要,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诸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自抗日战争结束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就开始大力发展中国的养马事业,七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新中国的养马 ...


自古以来,我国作为养马大国,马在国家安全与战争需要,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诸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自抗日战争结束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就开始大力发展中国的养马事业,七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新中国的养马事业经历了萌芽、发展、壮大、鼎盛、萧条转型及再发展的复杂阶段,见证着新中国从萌芽到成立、发展、强大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养马事业的萌芽

新中国的养马业源于一场伟大战争的结束。1945年全世界反法斯战争胜利后,日本帝国主义从我国东北三省败退撤离,东三省回到了人民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收回东三省后,面对满目疮痍的抗日战场,清理战场成为首要任务。在战场的清理过程中,我军指战员惊讶地发现散落在战场阵地中的重型火炮,需用八匹土马才可移动,但是如果换做日本的东洋大马,六匹就可以轻松拖走,马力的优劣一下子显示了出来。为加快改良与繁育适宜我军使用的优良马种,1947年2月,毛泽东主席批准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成立第一个军马养殖场,并由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部朱瑞将军亲自负责选调人马进行组建。牡丹江军马场建成后有力补充了当地军队用马的短板,军马场得到了快速发展。此后在较短的时间里我军又先后成立了扎兰屯军马场、肇东饲料场和白城子军马场,这些养马场的建成对我军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东北地区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产马地之一。历史上的鲜卑、乌桓、契丹、女真等民族依托当地的草原资源培育了大批的关东大马,解放前期由于受到伪满政府垦荒种田以及战争的影响,民间养马大幅减少,但依然是我国养马最多的地区。据文献统计,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地区的养马总量达到一百多万匹,有力支持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这一时期,我国其他地区除国民政府控制的军用养马场外,民间养马数量稀少,民马养殖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如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甘肃以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方民间养殖的马匹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最重要的马匹来源。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地区被人民政府接管,当地的养马业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新中国养马事业的蓬勃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马的养殖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建国以来我国的养马业一直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方面以军队建设军马养殖专门基地,保证军队的军马使用;另一方面,在原有基础上对民间养马给予一定的肯定与支持,保证农业生产及交通运输需要。

军马养殖一直是我国政府最为重视的一项事业,牡丹江军马场的成立有效补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物理装备与后勤保障的不足。随着我国解放战争战事的全面胜利,全国各大军区、军分区一方面开始接收原国民党时期的军牧场与养马场,另一方面借助一些地方畜牧业,尤其是具有军马养殖业发展优势的地区开始组建军牧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大部分军区已经拥有了一个或数个军马场,军马场已经开始为部队提供军马。当时,我国的军队马政分为牧政建设和军马补充。各军区、军分区筹建的军牧场在军马事业中主要从事两方面的业务,并以此分为三类生产性质的军牧场:一是专门进行军马品种培育与改良的种马场,二是专门从事军马、军骡繁育、养育与驯良的繁育场,三是育种、繁育、养育并举的综合性军马场。

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马政管理局

新中国成立后,一个突出的问题摆在国家领导人的面前——由于各种因素,虽然东北、西北等军区建设或接受了各地的军队养马场,但是中央政府和军方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管理非常混乱,有的由卫生部代管,有的由军区和地方共管,有的下放给省军区或军分区管理,甚至由工程兵、武装部等管理,管理很不规范。为改变这一现状,党中央、中央军委于 1950 年开始酝酿成立马政局,马政局成立后直接由马政局给各地军牧场供给军马种马与基础母马,进行军马的繁育,保证国防建设需要;其次,间接改良民马,满足地方农牧业生产所需要的马匹供给。

1950年7月,经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同意,转呈中央军委代理总参谋长聂荣臻同志批示:“同意军牧归军队系统领导,在骑兵司令部没成立前,拟在炮兵司令部下设一马政局,特电函达并命及早筹备组织机构接收此任务。”朱德总司令指示:“马政局归炮司领导,为加强国防建设,应将此事加以重视,改良和育成均应大力经营和发展,促其确获成就。”1950年8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成立。1951年10月1日,中央军委总参谋部通知,从即日起将原隶属炮兵司令部的马政局改属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建制,归中央军委总后勤部领导。1955年4月9日,经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批准,各地军马场以驻地地名命名,并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称号,例如:驻山丹县的军马场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丹军马场”。1955年4月29日,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决定,总后勤部马政局改编为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军马场管理局。1956年8月31日,国务院以(56)国办周字第52号通知批复国防部、农垦局、中央军委总后勤部,自9月1日起,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军马场管理局和下属军马场移交国家农垦部。1961年8月农垦部、军委总后勤部组织工作组分赴西北、西南、东北地区办理军马场交接手续,各地军马场被逐步收回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实现中央军委总后勤部与国家农垦部共同管理。1975年中后期,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将直属管辖的军马场部分移交地方政府,部分转交各大军区后勤部管理。

军马事业的辉煌发展

以马政局、军马场管理局为核心的军队马政机构健全后,我国的军马养殖事业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自我军第一个军马场牡丹江军马场建成后,依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与历史条件,也根据国家国防建设的需要,全国先后建成近六十个军马养殖、繁殖与改良场(其中部分由于种种原因被先后撤销或撤并)。其中,直属中央军委总后勤部管理的有45个,受军区军分区管理的有10余个。以山丹军马场为代表的养马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延续2300多年的国家养马场,在历史时期发挥巨大作用的养马基地继续发挥其养马作用。新疆、内蒙古、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养马胜地,新中国成立后,分布在这些地区的军队养马基地数量众多,仅仅东北三省的军马场就达10余个,内蒙古地区也有10多个。甘肃青海等地虽然军马场数量不是最多,但是规模却是我国最大甚至亚洲最大。国民党统治时期建成的军马养殖场、改良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依然发挥着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将军马养殖作为国家安全与军队常规化战争的重要武力给予了非常重视。除筹建军马场外,对军马马种的改良与发展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进行了下述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军马繁殖工作,借助当地土马与民马的资源优势,引进国内外优秀马种进行人工杂交、横交与回交,提高军马性能;二是加快军马的产出速度,加大产出数量;三是根据国防军队后勤保障建设需要,加快马骡、马驼的后勤运输力量的繁殖速度;四是加快马的繁殖技术研究力度,将马的繁殖技术发展起来并保持在世界前列。

自抗日战争结束后我国开始筹建军马养殖场起,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军马养殖数量与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军马事业的发展最伟大的成就还体现在军马改良技术的提高与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上。1985年,我国培育的山丹马、伊吾马与中国的“两弹一星”同时获得中国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与我军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新中国军马培育与繁殖已经最大程度地适应了我国军人的使用与装备。以山丹军马场一个军马场为例,1949 年至 2001 年为国家提供的战马总量达到 63046 匹,马骡96390 匹,总计近 16 万匹。全国军马场为我国的军队建设与社会建设以及国际援助等提供了数百万匹良马。

新中国民用马的养殖概况

清政府时期,由于满人主要凭借马力入主中原夺取明朝政权,因此建立清王朝后,清政府对民间养马进行严厉限制,推行禁马、禁贩运和括马政策,很长时间限制了民间养马业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直接摧毁了中国农业社会的养马业。加之清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了很长一段时期的战乱,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境地,以及国内军阀混战等无一不使我国民间的养马业遭到破坏。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民间百姓手中拥有的马匹非常稀少,尤其是内地,民间基本属于无民马状态。其他畜牧业的发展也非常羸弱。在此基础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积极鼓励民间大力发展畜牧业,截止人民公社化之前,中国的民间养马业有所恢复。然而 1955 年后期,随着畜牧产品的公有化,民间养马事业的发展出现倒退。1960 年以后,在政策的引导下,集体畜牧业有所发展,国家对民间个人畜牧养殖有所放宽,民马的养殖有所进步。为加快农业生产的发展进程,各地农村人民公社、大队以及生产队对养马加强重视,民马养殖快速发展,截止 1977 年,我国拥有马匹1144.7 匹,养马数量占据世界第一位,在此期间,军马场还成功培育了山丹马、伊吾马等优良马种。民间马骡数量更多,已经成为农村农业生产的主要畜力。

养马事业的转型与结束

新中国的诞生自始至终伴随着全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传统的冷兵器逐渐被枪炮等热兵器取代,军用运输被现代化的运输工具所取代,现代化的战争对马的需求逐年减少,加之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来,国内政通人和,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现代科技水平迅速提高,国际上总体处于平稳发展阶段,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发生,因此,我国军马的养殖虽然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养殖规模与历史上各朝代相比较还是不大。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前苏联顿河军马场随之解散,标志着前苏联的骑兵武装即将告别历史舞台,这对我国军队的武装建设发展方式提供了参考模式。为此,自新中国诞生初期,我国大力发展军马养殖基地后的数年时期,很多中小型军马场开始逐步被取缔或合并。自1975年开始,中央军委将以逊克军马场为代表的21个总后所属军马场陆续移交地方政府。截止2001年,中央军委已将除北京军区红山军马场外的所有军马场都移交了地方政府,真正意义上结束了我国数千年以来的军队养马历史,我国的军马养殖至此结束了历史使命。

1978年后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逐步普及。我国民间的马匹存栏量逐步减少。尤其是1985年以后,随着我军装备机械化替了骡马化,军马作为民马养殖的重要来源迅速减少,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机械耕作和运输逐步替代了畜力,使我国的养马数量呈现锐减趋势,到2012年国马匹存栏量已减至633万匹,较历史最高年份减少了一半以上。2013年开始,我国马的饲养量开始有所回升,达到645万匹。尽管如此,我国养马总数量依然排名世界前列。

现阶段我国马的总体养殖情况

经过半个多世纪我国养马事业发展的曲折历程,目前我国马的养殖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 军马养殖

虽然众多军马场已经移交地方政府,但是部分军马场依然保有少量军马的养殖生产,其主要目的:一是保种,因为很多军马代表了我国独有的军马马种,必须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二是销售,为一些民间团体或个人提供销售产品;三是医用,为医药生产单位提供马血清等原料;四是旅游,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提供娱乐产品。

2. 民马养殖

虽然因农业生产逐步实现机械化而淘汰了民马养殖。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马的用途发生了变化,国内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与个人开始养育体育娱乐用马,国内各类以马为主题的赛事也逐渐增多。近年来国务院发文鼓励海南发展赛马运动必将带动我国民间养马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国内外各旅游景点的旅游娱乐用马和用于食品开发的乳肉用马也正在兴起,由传统马产业转入现代马产业的赛马、马术、体育娱乐、旅游、健身等活动逐步成为百姓生活的有益项目。

3. 现阶段我国养马地分布情况

目前,我国的马种资源主要分布于西南、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呈“厂”字形分布,马匹集中的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我国养马最多的省份依次排名为四川、新疆、内蒙古与贵州等地。

现有的马种主要有蒙古马、伊犁马、山丹马、河曲马以及西南矮马,原有铁岭马、黑龙江马、吉林马、金川马、黑河马、关中马、渤海马等有的流失民间,有的已经成为濒危马种。一些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重庆等省市的矮马占据了我国民间养马的20%左右。此外,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社会力量养马业也发展迅速,北京、江苏、浙江、山东、海南等地的私人养马场发展势头良好,成为城市中心娱乐用马的重要场地。

总之,当代中国的养马业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迅速发展,同时也伴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进步逐渐转型。

当代的中国对于拥有上万年养马历史的人类社会而言,正处在一个十分特殊的阶段,也许马作为战争武力在中国将永不复存在,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马的养殖业就会重获新生。我们翘首以待。

文/王红玉 图/陈志峰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马场简史》作者:王红玉(《甘肃人民出版社》2015.10)
2.《建国初期我国私人养殖政策的变迁》作者:李建中,(《党史纵横》2009.12.1)
3.《清代民间养马业初探》作者:张扬、张法瑞(《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2025  马术在线 (京ICP备11042383号-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