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在线 首页 行业资讯 查看内容

精通多国语言,他是中国将马术与畜牧相结合的第一人

2022-11-23 16:52

摘要: 1982年12月8日,中国马术协会成为国际马术联合会正式成员,自此中国马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至2022年,中国的马术运动已历经四十年风风雨雨。《马术》杂志推出《中国马术四十年》特别策划,讲述那些为中国马术做出贡 ...


1982年12月8日,中国马术协会成为国际马术联合会正式成员,自此中国马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至2022年,中国的马术运动已历经四十年风风雨雨。《马术》杂志推出《中国马术四十年》特别策划,讲述那些为中国马术做出贡献的人物故事。时光易逝,彩云易散,纵然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依旧能在时光的车辙中,找到值得我们铭记的那些人、那些事。


王绍松先生,出生于1940年8月15日,属龙。他常说:“属龙、属马的人,从事马业的人多、爱马。”王绍松先生为人低调、治学严谨、谦虚谨慎,为中国马业默默奉献。他通晓英文及俄文,翻译过上百篇的俄文、英文资料,纯血马、阿拉伯马、顿河马和其他运动马种文章,尤其在马术运动、马匹营养管理、群牧养马方面著述较多。

马学家王绍松 

学生时代和在新疆的那些年

他从小在北京长大,小时候受苏联电影的影响,开始喜欢马。在考大学时因记错考试时间,误了一科化学的考试。但因填报的三个志愿均为畜牧专业,感动了学校的招收人员。因此,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业大学)就将他招收。“大学一年级的时候经常要劳动,我就选择在马场劳动,主要负责遛马,选我当学习委员我没干,但是我乐意做养马课的课代表。那时沿着村庄旁的河边溜达,有时候还要骑着马或牵着马去清河那边给马过磅、称体重,以便按照体重调整马的饲料量。”

“1963年大学毕业分配时,我非常想去养马,但内蒙古、东北这样的养马发达的地区,已经没有分配名额了。我只能留在北京搞养猪。但有一个同学被分配到新疆,而他却想留在北京。最后,我决定和这位同学互换,让他留京,我去新疆。就是因为新疆可以去养马,我真是太想养马了。”王绍松说。

后排左一为王绍松先生

抵达新疆后,因为名额问题没有去成有好马的伊犁,去了位于农二师的焉耆种马场。焉耆输出马匹很不容易,很多马到了海拔低的地方就会出问题。20世纪80年代时发现有4号病,是一种皮肤的传染病,到1982年因为发展方向调整到作物种植,马场就解散了。

1979年,王绍松考上了甘肃农学院的研究生。他的导师是著名养马学家崔堉溪教授,崔先生是西北地区的畜牧权威。这时马界的名人很多,王绍松抓住机会虚心向每一位老先生请教学习,对老先生总是彬彬有礼。他常说,每次去东北出差,一定要到哈尔滨,去养马学家于文翰家中看望。

当王绍松即将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崔堉溪先生要王绍松留校做他的助手。但当时王绍松说已经认识了全国马术冠军、莱阳农学院副教授孙以柱先生,并决定要从事马术运动,于是就谢绝了崔先生的建议。另一条理由,王绍松说自己的父亲年事已高,需要回到宁夏照顾老父亲,于是1982年研究生毕业时,王绍松回到了宁夏农学院上班,教授养马学课程。

马学家王绍松 

执着于马术

1983年11月全国马术邀请赛中,孙以柱、耿佃梓(济南军区军马场)、王绍松于呼和浩特留影

孙以柱一直在做促进马术运动的事,并且是养马界和马术圈中的活跃分子。在一次谈话中,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著名养马学家刘少伯向他推荐一个人,说是他的一个学生叫王绍松,有在焉耆种马场工作的丰富经验,人品也很好。于是,孙以柱就邀请王绍松和他见一面。“后来我们就熟识了,那时候我经常从外文杂志上翻译与马和马术有关的文章,包括饲养和育种的很多资料。”王绍松表示。孙以柱本人学畜牧,他让王绍松给他做助手,翻译国外资料。“他为促进中国马术下了很大力气,出了很多好点子。他有一种很不服输劲头,经常给国外的老师提问题,可是他提出来的问题,外国专家都说有水平,他也展示了中国的专家专业水平。”

照片来源1983年《养马》杂志

“就拿中国加入国际马联这事来说,孙以柱和张汉文认识我,提议让我也参加这次接见和参与专家会议。一起参加的还有内蒙马术队的齐文祥、林厚儒等同志,在会上,孙以柱就运动员的年龄、训练期限等提出了问题。我主要是对马感兴趣,就提了一些与马的品种、马种培育和繁育有关的问题。第二天内蒙古马术队的指导员带队进行了马术表演,如舞步、障碍赛表演。孙以柱和张汉文做裁判,他们做裁判很内行。”

中国骑手套马的功夫很让伦道尔佩服,但中国的马不行。当时有两个办法,一个是进口一些德国的马,但很贵;另外可以从香港进一些淘汰的赛马,尽管淘汰的赛马有些问题,但花费很少。“当时伦道尔先生建议,先搞三项赛,然后再弄盛装舞步,再做场地障碍。因为澳大利亚在发展马术初期就是先做的三日赛,相对来说,三日赛要比其他的科目容易。澳大利亚开始发展三日赛的第二年,就在国际比赛中拿冠军,所以伦道尔先生根据我们当时的条件,也给出了这样的建议。但看现在的发展,我们是把顺序重新排列了。”

1985年国际马联场地障碍赛前排有罗凯伦女士、林厚儒处长、孙以柱教练、王绍松老师、后排哈达铁

1985年12月在北京体育学院东北角建成了一座能够饲养50匹马的新型马厩,并接受香港赛马会首批40匹赠马空运到京。此时,孙以柱、王绍松均作为教练在北京体育学院现代五项队马场工作。

王绍松一直做着各种各样与马术、马匹有关的事情。比如翻译国外马房管理的手册,去马术比赛当裁判员,或者组织活动。很多人说起他都是任劳任怨。“孙以柱啊,他喜欢叫我一起跟他做事,比如参加亚运会训练班或者预备班,就拉着我一起做,张汉文也是。第九届全运会我当过裁判长,还给其他的赛事做过裁判员。年轻时,我想做运动员,现在做不了运动员了,就做做裁判员。”

马学家王绍松 

记忆与传承

“1992年冬天,张汉文叫我去广州赛马会给他当助手。”此时,王绍松任宁夏农学院畜牧系副教授、全国马匹育种委员会马术组副组长。得知这个消息,王绍松异常兴奋,并连夜写下若干条办好赛马的建议。全国马匹育种委员会的同仁听到张汉文、王绍松奔赴广州赛马会就职也非常高兴。后来,他任广州赛马会育马场副经理,他说自己不适合当官,只想搞技术,连副经理也不想做。王绍松在广州赛马场约5年,亲眼目睹了中国现代赛马的进步,同时也看到了赛马及马匹护理的许多弊端。自张汉文先生离开广州赛马会后,王绍松也离开了广州。1997年,他和李文彬先生到了北京,作为石景山马术俱乐部的顾问,曾对引进香港建恒集团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合作做出了贡献。


1998年,王绍松回到宁夏农学院,讲养马课和普通畜牧学。在讲课之余,也经常翻译一些资料,写一些文章,做一些活动的组织工作。

退休后,因有眼疾没法看书,很多印象里人的名字也说不上来了,很多事情的年份也记不清了。因为身体的原因,也因为要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他很遗憾不能再做马术。在他家里,整箱的老照片被他细心地分门别类装起来。2016年,王绍松去世于银川,享年76岁。


“我非常想把自己的毕生的资料都留下来,但很可惜,许多经验和知识没办法传承。”
——王绍松

文章参考:
《第一届中国马会副会长离世,马学专家撰书缅怀先生》作者王振山

©2011-2025  马术在线 (京ICP备11042383号-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