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参加30.5公里比赛的西部马术促进会领队贾惠林在比赛的终点与蔡猛老师交流赛况
作为西部马术促进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我这次出任西部马术促进会代表队的领队,带领多个俱乐部的诸多骑手参加了西乌旗30.5公里的越野赛。
此前,我们向全国十多家马术俱乐部发出了邀请,最终由8家马术俱乐部派出了15名骑手参加了这次越野赛。最终我们取得了第5名和第9名的好成绩。虽说这个成绩和我们理想中有差距,但也客观反映了我们这些参赛马匹当前的真实水平。现就存在的一些客观因素分析如下:
西部马术促进会参加比赛的两名骑手在赛前准备
一、我们仅仅提前一个多月获知比赛消息,对于参加这种草原长途越野赛来说,马的训练周期有点短。
二、有很多客观因素造成外来马匹无法在当地草原越野中取得好的成绩。
1、比赛路途中有各种暗的沟壑和坑,骑手们缺少实战训练,,路途中有时又不能明确路线和方向,我们这些参赛马匹体型较大不适宜在上下起浮的山路奔跑, 所以我们这些参赛马匹跑着很累。
2、比赛起跑时,没有严格按照之前通知的比赛时间,有些随意,用蒙语忽然嘟囔几句,而后立马放枪就跑,当时我们的所有骑手都在牵马,被搞了个措手不及。
3、按照国际马联速度赛马的比赛规定,骑手体重不低于五十公斤,需带头盔,起跑前要提前确定比赛起跑时间并告知大家,杜绝随意性。此次赛事对骑手的参赛资格没有要求,当地参赛骑手,多是蒙族小孩,体重才几十斤。
来自西部马术促进会的27号骑手获得30.5公里比赛第五名,82号获得第九名
三、优劣分析:
1、客观看待此次赛事:我们的参赛马匹整体质素还是不错的,只是训练时间较短,缺少草原实战训练,训练方法还应改进,参赛骑手体重偏重,赛况不熟悉,需提前到赛场进行训练以熟悉赛道。
2、就赛事结果来看,取得好成绩的未必是都是草原马,比如第一名的就是一匹半血马,但是我们也应该客观的看到,这匹半血马是由蒙古族教练在草原上训练的。这里有两个成功的因素,一是在练出马匹的气息和力量的同时很好的控制它的体膘(所谓的蒙古竨马);二是在草原上训练的马匹已经适应了这种环境和路况。
3、另有传言西乌珠旗30.5草原越野赛,外来马都在这里折戟。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客观分析诸多因素,我们这次组队参赛就整体而言比赛不算失利,不要以讹传讹。
4、通过参加这次草原上的30.5公里的越野赛,我既看到了差距,也看到了希望。首先我们这些马匹经过提前的准备和科学的训练是有能力取得好成绩的,我们明年再见吧!
西部马术促进会参加30.5公里越野赛的全体骑手合影
同时我们已向西乌珠旗发出了邀请,参加今年11月下旬我们在潍坊组织的同等距离的越野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