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在线 首页 马术杂志 专题 查看内容

杨华:从勤劳马工到冠军骑手

2022-4-8 17:24|来自: 《马术》2014年8月刊

摘要: 从叛逆少年到勤劳马工,好奇求胜的斗志鼓舞着他不断向前;从初上马背到崭露头角,第一次登上全运舞台的他就摘得马术金牌。杨华的故事,注定了普通也不平凡。十多年前,一个16岁少年怀着一颗旺盛的好奇心,带着一股执 ...


从叛逆少年到勤劳马工,好奇求胜的斗志鼓舞着他不断向前;从初上马背到崭露头角,第一次登上全运舞台的他就摘得马术金牌。杨华的故事,注定了普通也不平凡。

十多年前,一个16岁少年怀着一颗旺盛的好奇心,带着一股执拗的韧劲,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异乡的未知旅程。从安徽到上海,这段算不上太远的路程,改变的却是这个少年人生的轨迹。从叛逆到稳重;从初入社会的懵懂青涩到如今马背上的果断坚定……如今少年已经成长为骑士——他,就是上海马术队的杨华。

今年即将三十而立的杨华,早已不见当初年轻气盛的影子。马术场上从容淡定,马术场下谈笑自若。皮肤黑黑的他,笑起来有着几分腼腆。

我想要超越其他马工,我必须这么做

16岁那年,只是因为对朋友介绍的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小小少年”杨华便下定决心从安徽老家来到上海,干起了他步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马工。马工留给杨华的第一印象是“普通人可能不太愿意去做”,正是这份逆反心理使得他下定决心要去挑战一下。就是要玩常人不会玩的东西——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却给杨华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忆起步入这个领域时的情景,杨华不由得感慨当初的工作量真是出奇得大,现在想想都不敢相信自己当初居然能做完那么多事。当马工的时候,杨华每天早上6点就要起床清扫马房,做一系列准备工作,紧接着需要帮忙协助运动队的辅助训练,相当于从起床之后就要马不停蹄一直要忙到12点。正常的下午上班时间是2点,原本和其他的马工一样都拥有2个小时的午休时间,可是杨华却选择利用这宝贵的休息时间来做他自己感兴趣的事——练习骑马,一开始也就作为爱好,随便骑骑。到了下午2点,继续帮助运动队训练、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就算到了晚上的下班时间,杨华也需要继续留在主力马的马房值班,同时还要打理鞍具,开拖拉机维护整个场地。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几乎天天如此。

“马工这个工作,要想上岗,半个月就可以了;但要想做好,却非常困难。你必须要自己努力。”杨华说,与他同期的马工,并不是都像他一样辛苦:“这只是因为我想要超越其他的马工,所以我必须要这么做。”带着这份倔劲,杨华从未喊累。要说辛苦,他更懂得如何“苦中作乐”——拖场地这样一个看似枯燥的工作,在杨华眼中却是非常有意思的事。“开着拖拉机在场地里面,绕着很多障碍物滑来滑去,就像我骑着马一样。对着每一道障碍物想着该怎么转弯就好比骑马跳跃一样,我就开着拖拉机在模仿,很有意思的。”谈到那时候,杨华禁不住比划了起来,脸上不由露出开心的笑容。

那时候随上海队出去打比赛,作为马工的杨华只是站在场边看着队员们在赛场上骑马跳跃,心情却也会跟着一起紧张、一起感动、一起开心。他说:“因为我有这种澎湃的感觉,心情上有巨大的变化,看完以后觉得我也想变成骑手。我觉得马术是我非常喜欢的运动,我想做这个事情。”这以后,杨华利用业余时间练习骑马更加认真了,教练见他这般刻苦,在空余的时候也会来给他指导指导。为了让教练有更多的时间来帮助自己提高,杨华选择每天主动地帮教练分担更多的工作,创造更多沟通的契机,“我觉得这是一种沟通的方式。年轻人有了自己的理想,就应该有自己的规划,更要有实际的行动。只是一味等着或者自己去学,是很难的。”面对现在上海队里的年轻马工,杨华这样分享自己的经验。在他看来,只靠自己骑马会遇到很多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像一把锁一样把人困住,而一个有经验的教练就像锁匠一样,能让问题迎刃而解。

马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创造出来的奇迹

付出总会有回报。从未停止的主动争取与不断努力,加上教练的指导帮助,杨华最终通过了队内选拔点亮了自己的骑手梦。从马工转型成为骑手,这期间的辛苦滋味只有杨华自己了解。杨华最初打的是三项赛,2006年第一次以骑手身份参加了全国比赛。之后升级为双项选手,开始同时练习障碍赛,并于2007年第一次参加了全国场地障碍锦标赛。双份的训练使得他变得无比充实,但杨华仍然会抽出时间陪自己的马去检查身体,查看它们的健康状况。

回首过往,杨华觉得马工时期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自己。上海队的很多骑手同杨华一样,都是从马工转型过来的。杨华觉得,这样模式走出来的骑手,可能会更加了解马的想法、马的心情,也会更留心马的情绪的转变。此外,转型骑手跟自己的马工相处会更加容易,因为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凭借经验知道怎么和马工去沟通,这对于马术这样需要团队协作的项目来说是很有利的。杨华说自己现在的马工是个刚上手不久的新人,虽然有些工作还不是很熟悉,但是自己很愿意教他许多东西,因为“他的态度非常好”。

不动粗,有耐心——这是杨华心中好马工的两个要素。“马就像小孩一样,很多时候它有不明白的问题,会做一些在人看来不应该做的事,这时候马工千万千万不能粗暴。动粗对马工来说是最忌讳的事情。”杨华也认为,不仅是马工,作为骑手也一样,都不可以太聪明,“你不可以太聪明,脑子不可以太活络。太聪明的,静不下心来,这对于马术发展、对运动员来说是很困难的。马术这个东西不是两三天、三个月五个月就能出来的,它经过很长的周期来培养一个人。这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创造出来的奇迹。”

2008年对于杨华来说意义非凡,他得到宝贵的机会和中国著名马术骑手张滨一道前往德国进行培训。正是这段异国的学习经历对杨华的马术生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在德国的几年。和德国教练合作对我的启发非常深刻。”带杨华训练的德国教练是个经验丰富、心思缜密的人,整个赛季的部署工作做得十分充分,到了赛场之后会根据不同的障碍路线、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马做出不同的分析,而且一匹马能同时给出两个计划。国外的马工对马的无限爱护和认真工作的敬业态度也给杨华带来了不小的感动。教练和马工像朋友地一样,作为团队一起为了马术的提高而奋斗着——这样的画面也深深的印在了杨华的脑海里。

马背上的人生哲学,马术改变了我的人生

2009年,第一次参加全运会的杨华就在马术三项团体赛中帮助上海队摘得了金牌。谈到自己的夺金历程,杨华只是淡淡一笑,将经验简短地概括成了与教练的配合以及个人心态的调整。

跟拿金牌比起来,杨华心中最难忘的比赛经历却是2013年的全运会——不理想的成绩反而是自己最佳的学习机会。从准备工作到赛场发挥,杨华感觉到了和之前参赛时的不同,整个过程中困难重重问题重重,人和马的紧张度都不够,最终导致抱憾而归。但就是这参与和比较的过程,使杨华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自从十多年前踏入马圈,这个安徽小伙收获的可远远不只是一份工作。自从和马接触后,杨华感到自己的性格也在慢慢发生改变。“坦率地说,我觉得15岁以前的我、读书时的我,性格真的很顽劣。是马术救了我。”几年前,杨华就跟队友说过这样的感想。小时候的叛逆使得家里人的管教一概听不进去,但马术却像催化剂一样使得杨华的心态和做事风格一点点变化,他说:“马术需要人非常地冷静,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能着急,要静得下心。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外界的注意慢慢地越来越少,精力都集中到了这上面。”对他最初的选择,家里人也都抱着支持的态度,难得杨华自己选择了一个感兴趣的事要做;而现在,杨华早已是全家人的骄傲。

马背上的杨华,不仅收获了喜悦与感动、掌声与荣誉,也收获了对于人生的感悟。“人只有一生,要拿得起,放得下。很多事情过了就过了,再去想也都已经过去了,不可能回到这一刻、回到以前。人生就像比赛一样,这场比赛你赢了,你成功了,下一场比赛你可能也成绩并不理想。”赛场边的杨华边看着比赛边淡然地说着这一切,“人的这一生中会有许多的起起落落,跟马术比赛一样。当你人生辉煌的时候,你要知道用一种什么要的态度去看待;当你人生低谷的时候,你再知道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调整回来。”

作为转型骑手,杨华和他的队友们在马术赛场上不断创造佳绩。然而,现在中国的马术圈中一股新兴的力量正在不断壮大——从小练习骑马的年轻骑手们在一次次刷新父辈们的纪录,创造新的奇迹。杨华觉得马文化与马术氛围在这之间起着关键作用。“现在北京的氛围很好,把整个马业已经推动起来了,所以比赛也很多。马和人实际是一样的,都需要很多的机会去学习并积累经验。像我以前在德国一样,每个周末都会去比赛,打到后面根本就觉得没什么了,也不会有过分的担心。”此外杨华还强调了心态,“一些骑手可能训练了一年就为了一场比赛,觉得失误一点就什么都没有了。往往越是抱着这样的心态,问题就越严重。所以心态的调整很重要。”

©2011-2025  马术在线 (京ICP备11042383号-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