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在线 首页 马术杂志 专题 查看内容

因缘相聚 与西坞同行

2022-7-19 12:04|来自: 《马术》2015年8月刊

摘要: 十年之前,一圈志趣相投的人在西坞相聚。他们,有着各不相同的职业,甚至完全迥异的个性,但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当时想要共同去做一件可能于未来数十年后在马术运动史上称得上伟大的事。韩小京:西坞十年,我 ...
十年之前,一圈志趣相投的人在西坞相聚。

他们,有着各不相同的职业,甚至完全迥异的个性,但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当时想要共同去做一件可能于未来数十年后在马术运动史上称得上伟大的事。

韩小京:西坞十年,我们才刚刚起步
西坞马术大奖赛创始人
通商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律师。


“以梦为马”的是诗人,而“以马为梦”的是这位律师——韩小京。他最初喜欢马的原因和很多人一样,“小时候,看到那些骑兵很威武,脑海里总是有关于马的镜头,不管是打仗也好,还是草原上骏马驰骋。总之,骑在马上就很帅,马也给人带来向上的精神。”不过,与很多爱马之人的不同在于,他将这份小小的喜爱酝酿成了种子,生根、发芽、长大。于是,在他的名字前面,有了“律师中最会骑马的”这个定语。

若爱,请深爱,他骑马和做事的原则都是这样,“坚持”与他不是开始时的斗志昂扬,而是过程中的不轻易转向。他说他做任何事都是这样,要么不做,要做就坚持。从他的履历不难看出,他现在所工作的律师事务所依然还是他从 1992 年开始就一直在的地方。二十余年在一个事务所里做着同一件事,这或许就是从一而终的极致。其实,不仅是工作,他说爱好也一样。

玩也要玩出一些名堂。于是,十年前,在马术运动市场还很寒冷的季节,他和一起骑马且志趣相投的伙伴们,决定为自己心爱的事情加一把助燃的柴。“办一个赛事,是大家的共识。不过当时,马术运动市场很不成熟,国内几乎没有马术比赛,更别提商业化市场化。”然而,正是当初的这种孤军奋战,让这十年的坚持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也使得西坞马术大奖赛成为了马术运动市场化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从此,他们便开启了中国马术运动的全新时代。

几年以后,随着马术运动的发展,一些企业看到了商机,也看好马术运动的受众群体,逐渐有了一些市场化的趋势。这看上去貌似是春天来了,“但是有一个问题,现在赞助中国马术比赛的都是外国品牌,原来是劳力士,现在是浪琴。如今是市场在转好,可这是在中国的赛事,中国又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什么我们自己的马术比赛却全被外国品牌占领。如今国内九个大的商业马术比赛,却被外国品牌冠名了八个,我觉得很不应该。”正是这份来自民族的骄傲和对中国品牌的坚守,让西坞大奖赛成了独一无二,也让今年的第十届西坞马术大奖赛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国酒茅台杯”。

马,给了他痴狂和血脉喷张,也给了他摆脱喧嚣的空间和在马背上风吹过时的安详。但当问起西坞带给他的是什么的时候,他竟然很干脆地回答说:“全是烦恼。”这是一个让我措手不及的答案,不过幸好这并不是他全部的答案,“西坞对我来说,是一件做了十年的事,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烦恼。但是,任何一件事如果它带给你的快乐,大大低于你的烦恼的话,你应该早就放弃了。所以,谈起西坞确实有烦恼,但只要是呆在西坞我就很高兴,一来这里我就舒服。”其实,后来他还补充说,西坞带给他的那些烦恼是因为西坞虽然一直在进步在变得更好,但和他的标准之间还有一些距离,这个标准不只是足够国际化,而是更关于内心关于马的净土。

他一直强调,西坞是一个玩儿和享受骑马的地方。“这里不像很多马圈的人,把骑马只是当成一种消费。当初,我们就想做一个大家可以一起玩的地方,只要别玩赔了,维持一个平衡,就够了。我们更关注马和马术运动带给我们这种快乐的过程,我们其实不是在经营一个马场。”

十年风雨兼程之后,他还记得这个初心,记得开始时的悸动。这让我们不得不笃信他说的那句寄望,“十年,西坞才刚刚起步,离我们的标准还很远,我们起码还有好几个十年。”

哈达铁:有马的地方就是他的桃花源
西坞乡村马术俱乐部总教练
曾获全国锦标赛个人冠军、全运会马术比赛团体冠军,曾担任过中国马术队的教练,是中国著名的马术运动员,是目前中国联赛 145-150cm 级别中参赛年龄最大的一位。


对于哈达铁来说,骑马不是爱好,而是生活,甚至是全部的生活。马之于他,是用执着倾注的生命。只要是有马的地方,就是竹满山林、夏荷初开,可以隐居的桃花源。

在这个被各种“鼻祖”和“骨灰级”等形容词占据的世界,我从哈达铁的朋友那里看到了一个对他最靠谱儿的评价:“我发自内心地说,老哈那种德行的人才配从事马术运动,老哈那种质量的人才配做个马术运动员和教练员。”

老哈是一个典型的北方男人,含蓄、内敛,有一点理想主义,但更多的是脚踏实地,当然还有对于某些坚持的执拗。其实,在九十年代初他就与如今西坞的这些伙伴们相识了,那时的他们,热血比现在更浓,理想也更丰满,不过对于现实他也很清楚,“大家都是理想主义者,而马术是一个挺不容易的事,在中国搞这项运动也没那么简单,不是光靠理想就能做的,要付出很多。”于是,他们十年如初,尽管荆棘,但一直从未停下脚步。

逆风而行和顺势而为,到底哪一个更有道理?我不得而知,但是在前行的路上,只要有进步,我们便可以确定那就是正确的方向。哈达铁说,“西坞让我在不断进步,从专业角度、从管理、从教学等,包括自己的骑术方面,都有很多的提高。”作为一个骑了三十多年的马术老将,他在意的从不是过往的辉煌和奖杯上的光芒,而是每一次进步后的喜悦和在马背上那技术小小前行时的希望。

近几年,他与国际骑手的切磋越来越多,这无疑也促进了他和更多中国骑手的技术提高。哈达铁说:“看他们(国际骑手)比赛,稳定性又好,精确度又高,但在规定的时间内又能完成,失误又少,包括在场上的斗志等,如何把动作完成得漂亮且更接近完美,这些对我们的启发都非常大。”在今年的“国酒茅台杯”第十届西坞马术场地障碍大奖赛上,哈达铁会继续与国际骑手同台竞技。相较于以往的比赛,今年似乎有更多期待,“因为是十周年,比赛的策划和准备也是最充分、最细致和最专业的,今年比赛肯定会更精彩。这次,我的偶像Franke 会来,还有曾拿过西坞两届冠军的 Jerry 也会参加。还有,今年我的马的状态也很好,可以跟他们 PK 一下,争取有更好的表现。”

其实,这场比赛对于哈达铁来说,就是在自己家里举办一个十周年的大趴儿。如他所说,“西坞不是像一个家,而就是家,我希望除了比赛精彩以外,还有不管是骑的人还是看的人,都很欢乐。”

他说起自己,总是和恭谦卑;说起关于马的梦想,也是朴实到“一直能有进步就好”;说起对马术运动的理解时,还是简单到只有一句话:“这项运动没头儿。”不过,他的不善言辞并不能掩饰住他对这项运动的挚爱,往往越是简单的话语越是隐藏着深邃的情感。不然,他不会在酒过三巡之后,跟身为马医的朋友说,“你要是给马看病看到八十岁,我就打比赛打到七十岁。”我想,这绝不是随便说说。

栾树:马是他不遗余力的幸福
西坞马术大奖赛创始人
中国著名音乐制作人、青年作曲家、歌手。马术运动员、第 8 届全运会马术比赛团体冠军。


栾树,尽管他的名字前面总是有音乐圈或娱乐圈那些惯用的标签,但他早已不是那个在台前呐喊的热血青年。或许,在经历过万众瞩目的黑豹主唱和高高在上的马术冠军这些光鲜身份之后,他反而更像是一个开启了觉知的修行者,在音乐中释放,在马背上寻找,营造着胸中日月,继续着人间修行。

这些年的他,总是很温和、从容,认真地做着音乐,勤勉地打理着西坞乡村马术俱乐部。于他,音乐是供奉,更是给养;而马是幸福,更是不遗余力。

每年的九月,对西坞来说是个盛事,对栾树来说则是他最忙碌的时候。马场训练场小酒吧里的一张合影将他的记忆拉回到 2006 年的一天,“这是我们 2006 年在京城大厦 33 楼的那个会所里开新闻发布会时的照片,一转眼已经是十年以前了。照片里是西坞马场最初的元老们,就是这些人把如今这个办了十届的比赛给策划出来的。”若问时间都去哪儿了,也许在每一届的西坞大奖赛中可以找到答案吧。

栾树一直对马术比赛情有独钟,但那个时候,国内的马术比赛屈指可数少之又少,好像只有全国锦标赛和四年一届的全运会。他说:“一匹马若没有可以驰骋的地方,一个运动员若没有可以竞技的赛场,不言而喻就算有再好的技能,没有比赛这种实践的机会,一切也都是 空谈。” 然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难免要经历一些探索,当然马术比赛商业化市场的不景气也造就了西坞成为开拓者的先机。西坞马术大奖赛的创办,无疑走在了中国马术运动的前端,所以从创办开始便树立了一个行业标准。

在这十年中,西坞选择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合作者,西坞的传统和坚持使得与其为伍的都有一个共性——真正属于中国的民族品牌。“从合作角度,我觉得民主品牌的介入是特别值得自豪的事情。西坞与那些在标志性建筑里举行的比赛不同,我认为它有点像高尔夫球里的圣安德鲁斯或奥古斯塔:它不是在一个中心的地方,但是它会以一种标杆始终延续下去,终将成为一个很有沉淀性的赛事。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对马有了解、有感情的企业。”栾树的这些心声,不禁让我们想起今年的赞助商国酒茅台、中国平安、视觉中国和乐视 TV 等企业,以及往届的合作伙伴,唯有互相砥砺,才可吹响第十届的号角。

其实,在西坞大奖赛的历史上不得不说的是传统项目“西坞超高赛”,在这项国际马联(FEI)二星级的赛事上,一直保持着到目前为止中国官方认可的最高纪录“1.95 米”。说起这个,栾树难掩兴奋,“我喜欢看这个项目,特别刺激,但是我一边看这个比赛,一边特别揪心。我也是一个运动员,我知道马在跳越那么高的障碍时,实际上也有危险。去年,特别开心地看到意大利的骑手和我们中国的骑手都跳过了1.95 米,但两个人没有继续比下去,而是同时选择了握手言和,保护我们的马。这是一个特别崇高的骑士精神。”竞技虽有高下,但格局却是一个骑手最优异的成绩,更是这个赛事最骄傲的纪录。

白驹过隙,栾树陪伴着西坞十年的成长,他不遗余力地倾注不仅仅只是源于自己对马术的喜爱,更多的还有想要力所能及地承托起中国马术的未来。“西坞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对青少年马术运动的培养,像我们西坞的韩壮壮就是当年参加比赛获得冠军最小的一个,现在的他已经变成了很多赛事的主力。还有一些马术界的新鲜血液,像李耀峰、田雨和王韫婧等,也都在一些比赛里崭露头角。”这让他和西坞的伙伴们很欣慰。一个赛事越来越国际化是必然,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高手来参赛也是意料之内,但在对世界打开大门的同时,培养中国马术的未来似乎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十年只是一个开始,在栾树看来,“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只要是我们的心在,西坞大奖赛就会不断地延续下去,因为坚持的力量是无可替代的。”

胡军:城市以外,心灵以内
西坞乡村马术俱乐部会员
著名影视演员


在《爸爸去哪儿 3》播出以后,曾经沧海横流的英雄“萧峰”——胡军就一不小心“沦落”为高冷康总的跟班了。不过,话说高冷康总这么有爱又担当的风范,离不开从小就被老爸放在马背上的锻炼。

其实,胡军的这一双儿女,都是马背上的小骑士,而西坞就是他们的另一个家。

众所周知,胡军爱马,且是演员中最会骑马的。他第一次跟马的真正接触,就是因为《天龙八部》,“那是我第一次认真地开始学骑马,因为戏里必须要真正的骑马,一开始我还是抠着鞍子的,但后来放回放的时候说很不好看。我就下决定开始一边拍戏,一边练马。”这是2001 年的故事了,一部电视剧成就了胡军如日中天的演艺事业,同时剧中角色对演员的要求也唤起了胡军对马的情感。本来是因为拍摄需要才去学习,可后来却真正爱上了骑马。“没事就爱在剧组里跟马玩儿,而且我跟管马的师傅都特别好,剧组的马都比较皮实,不拍戏时我就换着骑,各种马都骑,看他们驯马、练马。”没过多久,在胡军拍马上的戏时,不管什么动作,基本上都没有再用过替身。不仅如此,在剧组里,他一半的口粮都分给了拍戏时常骑的那匹黑马,“比如说我吃饭的时候,它就从马群中走出来了,到我这一待,马头一拱我,我就知道我得给它喂馒头了。基本上那个时候我中饭的主食之类一半都是分给它的。”那匹黑马,陪着胡军拍摄了两部戏,一个是《天龙八部》,一个是《楚汉风云》,这不是巧合,而是胡军在后来拍摄《楚汉风云》时专门要的那匹马。

当骑马不再只是为了要拍戏,而是一种的热爱的时候,胡军开始慢慢享受在马背上的精神交融。“马是一种活物,你上马以后,不是要光会骑它,还要能跟它交流,要懂它,要会安抚它。马就像一个小孩子似的,彼此之间是需要情感的。”于是,他与马之间开始升温,但还仅仅是局限于开心时去骑骑马而已。直到有一天,他来到了西坞乡村马术俱乐部,很快便扎根于此,并且还在马场置办了一个被他称为“城市以外的家。”

随后,他陆续找回了两匹家庭成员,“一开始在西坞,我给女儿过了一次生日,刚好就是九月份,西坞有一个慈善拍卖,其中有一匹纯白色的阿拉伯马,我一眼就喜欢上了,冲上去把那匹马就给拍了下来,送给了我女儿做生日礼物,取名叫白茹。”这也是他女儿生命中的第一匹马,白茹像朋友一样陪伴着她长大,虽然白茹已经年纪大了,不能再骑乘了,但是胡军和女儿还一直守护着白茹。“每次去西坞,女儿骑另外一匹马的时候,她都会去看看白茹,给白茹喂胡萝卜和苹果,她们感情特别深厚。我们会给它养老送终的。”这或许就是人与马之间最简单纯粹的情感吧。也许,教会孩子对生命予以尊重和爱,其实并不需要那些反复的说教,可能给孩子们一个释放爱的出口就够了。

提起西坞的村民,胡军说真的是各行各业包罗万象,“有唱歌的、作曲的、演戏的,还有干律师的,太有意思了,更关键的是西坞这些人不事儿。大家都不会把自己的身份带到西坞来,我们一起喝酒、聊天、唱歌,一起怀旧,一起肆无忌惮地开玩笑,特别真实、简单、放松,真是有一种逃离城市的感觉。可以说,这里是我们每个人的小世外桃源。”

按照西坞的传统,每年九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在这个他们的“世外桃源”都会上演一场国际马联(FEI)二星级赛事,今年也不例外。只是与往届不同的是,十年的沉淀之后,今年的比赛准备得更加充分和专业,“我觉得西坞马术大奖赛一届比一届更有水准,不管是从障碍器械上,从赛场装饰上,从比赛项目上,以及从整个赛事组织上,都更加国际化。”

对于西坞村民代表胡军来说,第十届西坞马术大奖赛无疑是一个大日子,他很坚定地对我们说,“十年,并不代表可以停下,而是刚刚上路,并且我们西坞要一直在路上。”

©2011-2025  马术在线 (京ICP备11042383号-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