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在线 首页 马术杂志 职业圈 查看内容

黄金岁月——我在首都记者马术队的故事

2023-3-27 10:12|来自: 《马术》2020年8月刊

摘要: 距离当初最辉煌的日子已经有25年了,时间飞逝,恍然如梦。那些黄金岁月,成为了大家记忆深处永恒的光。一、顺义赛马场我们的骑术水平今天与大家聊聊首都记者马术队的事。顺义赛马场的建立让我们感觉幸福来的太突然了 ...


距离当初最辉煌的日子已经有25年了,时间飞逝,恍然如梦。那些黄金岁月,成为了大家记忆深处永恒的光。

一、顺义赛马场&我们的骑术水平

今天与大家聊聊首都记者马术队的事。顺义赛马场的建立让我们感觉幸福来的太突然了,甚至有点不真实。你想想,过去你手里拿着钱,满世界找地方骑马,还得跟人家砍价。骑完马,把马哪蹭伤了,人家可能还会再讹你200块钱。现在我们拥有了一个占地500多亩的赛马场,整个一面西边的看台,还有VIP房,有几十匹马,可以随意骑。甚至还有食堂可以吃饭,全天开放。所以说,顺义乡村赛马场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我要永远感谢程春博程 总, 还有胡经理。记者队1995年夏天成立,常驻的队员15个,队长是李苏,蔡猛和我是副队长。记者队持续了大概 5年,在这5年的时间内,我们名噪一时,出尽了风头。

首都记者马术队参加了两届在广州举行的中国速度赛马公开赛,其中最艰难的比赛就是纯血马组的3000米,我们有两名队员参加。我们还参加过四川温江赛马场职业选手的对抗赛,取得了比他们更好的成绩。这5年中,我们还到内蒙参加了草原90公里穿越的训练。除了这些大赛,我们每个周末有两次马场的常规赛事,队员都被编到职业骑手的班组里进行比赛。如果职业骑手的技术水平为10分的话,我们的队员最好技术水平能够达到 7 分。

参加赛马比赛是记者队这些年在顺义马场,在中国马术界、速度赛马界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我个人没法讲他们的故事,原因是这些比赛我只是充当了观众的角色,所以这些故事我就没法讲,不参赛的人没法讲参赛的故事。我只能讲我自己熟悉的故事、我经历的故事。有人可能问,这么大的顺义赛马场要生存,凭什么白吃白喝养你们这十几个人?其实顺义马场从开办的那一天就没想挣钱,因为根本也挣不了钱。搞这个不叫博彩,就叫有奖竞猜。它挣不了几个钱,但是它背后的高尔夫集团公司是挣钱的,是高尔夫集团挣的钱来养马场,所以也不差我们这十几个人,不差这十几双筷子。另外,我们也会帮助马场做宣传,包括一些大型商业赛事的赞助、马场内部的管理,我们也都有参与。每周的赛事编班我们也参与,我们与顺义赛马场真的是亲如一家。

参加记者队以后,我才真正知道了自己的骑术水平:记者队的其他14个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当我的老师。当时我们马场有两个教练,一个是孙平安孙教练,还有一个张极人张教练。平安教练以前是内蒙古马术队的队长,专业的运动员,和哈达铁教练在德国学习工作了一年。后来来到顺义赛马场,我们经常在一起探讨有关马的话题,因为他们不论是理论的水平还是实战的能力都是专业的。平安教练当时就跟我讲,骑马的最高境界就是“马上无人,人下无马”。两个教练和我们的关系很好,平常一起喝酒,聊天聊马。当时我比较重,体重200斤左右,他们劝我不要总想着跟着其他人的节奏跑,活动活动身体就可以了。基本上就等于把我骑马的事给 pass了。说到体重,还有一个笑话,有一年我们去法国拍马的专题片。法国马业协会主席让·德奢威尼见到我之后,开玩笑地指着我肚子说,“中国的法律允许你骑马吗?”我回他,中国的法律不限制我骑马,但是马不同意我骑它,因为我体重实在太重了。大家哄然大笑起来。后来他说要送我一匹布洛奈马。法国的布洛奈马是19世纪在港口和码头运鱼的马,就是很粗重的那种大挽马。当然这是玩笑了,他的意思是我的体重太大了,需要骑挽马。

二、尽我所能为马术行业做点什么

记得有一个周末,比赛完了,观众也都散去了,我们大家一起就骑着马到潮白河边去烧烤,大概有30多人,有马场的员工、骑手、教练。我们就在那点着篝火,一边烧烤一边喝酒。那是个夏天,夜色很美,明亮的月光洒在潮白河水面上。平安教练给我拉到一边,说,你体重太大,骑马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别跑那么快,别疯跑,活动活动就行了。你的马的理论知识已经积累了不少了,在宣传上可以多做点事,可以写点文章。

当天晚上我们开车离开马场的时候,大概已经有一两点了。那时候年轻,一两点回家都好像不算晚,三四点才睡觉。刚要开车走的时候,突然平安教练从他宿舍跑下来,拿出一本书,递给我说,这本书是他在香港买的,叫《马》,台湾出版的一本书,涉及到马领域的方方面面,比如马的习俗、马的起源、马的品种、马的故事、与马有关的民俗等等,包罗万象。我很高兴,就把那本书拿回家去了。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很兴奋,很长知识,恨不得把这本书抄下来。90年代也可以打印书籍,但是太麻烦,因为书是竖排,而且是繁体字,谁给你打这么多东西,而且这么厚。我看完这本书以后,就按照它背面的地址,给台湾的这家出版社写了一封信,说我想买一本这样的书。过了一段时间,台湾这个出版社给我回信,说那个书有,但是现在两岸的支付方式比较麻烦,如果您要是信任我们的话,你就往信封里放三美元,然后我们把书给你寄过去,ok,我就这样办了,然后我就得到了这本书。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很惬意,也很满足。我们记者马术队除了参加比赛,还做一些马术、赛马的宣传。这时候中国马术协会也认可了我们的作用,认识到了我们的价值。任命我、李苏和蔡猛担任中国马术协会宣传委员会的副主任,主任由马协秘书长担任。在这个时候我产生了一个念头,我想做一个关于马的专题片,比如马术是怎么回事,马分为哪些类型等等。我把这个想法跟蔡猛、李苏等记者队的同仁们探讨,他们觉得非常有意义,也是我们记者队应该做的事。另外我还想办一本马的杂志,一边宣传赛马,一边宣传马术。当时我们这个圈子越扩越大,喜欢马术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跟很多爱马人都成为了朋友,大家都希望看到有一本专业的马的杂志的出现。

三、这事儿成了!

工作之余,我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写作、找资料、打电话、征求专家的意见上。还请教王绍松教授,李文斌教授,他们都是有马方面的权威,可惜现在两位前辈都去世了。剧本写好了,需要找资金。这个时候有一个机会,香港赛马会的总裁黄志刚带着他的一些高管到北京来开会,我们就陪着他去这个马场转,那个马场看。我借机跟黄志刚讲赞助专题的事,希望得到香港赛马会的赞助。他说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后来提了一些具体的要求。然后我就通宵达旦地改剧本,与他们沟通联系。但是和香港谈这件事很不顺利,香港那边不断地提要求,最后干脆要求我把香港赛马拿出来专门做一集,介绍香港赛马。这样也行,然后我就又改,他们就不断地给我资料,但总有问题,永远摆不平。这个时候又来了一个机会,香港的一个老板叫郑荣斌,他是澳门赛马会的大股东,大马主,在澳门马场养了500多匹马,是一个大商人。那时他进入大陆跟农业部合作,在通州搞一个赛马场,需要宣传。就这样,他找到了我们。他在大陆的代表叫李球,我们叫他“球叔”。然后我就把这个想法跟球叔讲了,球叔也非常赞同我的想法。

我记得那天晚上是我、蔡猛、李苏和球叔以及他的员工在一起喝酒,我就给他们讲马的专题片的片头。片头我是这么设计的:清早天刚刚亮的时候,太阳还没有出来,长安街上很安静,只有很少的骑自行车的人和走在路上的人、稀稀拉拉几辆汽车。突然长安街“地动山摇”,响起隆隆轰鸣声,紧接着从国贸桥就冲进来了几匹马,涌入长安街。当然整个场面要用电脑做,不能真的让马跑到大街上去。大家听到这个想法后都很兴奋。

只不过那时和香港赛马会谈判不成功,手头只有30万资金,只能做一点片头。球叔知道我们的难处,后来帮我们争取到了一个机会,条件是能够在5分钟之内说服郑荣斌。

按照约定的时间,我、蔡猛和李苏与郑老板会面,向他表述专题片的用意、内容等方方面面。他始终不说话。我刚讲完他就看表,球叔给我一使眼色,那 ok 吧。后来出来然后借一个空隙,我跟李苏和蔡猛说,可能没戏,这老板也没什么表情。结果又过了一会儿,我正在这发愁,球叔过来了,一拉我,你明天去公司拿支票!我们一下子都乐疯了,这事儿就这么成了!

四、一晃25年

一晃25年过去了,我们记者队15个人,我、李苏和蔡猛我们3个人已经都退休了,当然他们俩还在工作,蔡猛还活跃在马圈的一线,比我忙多了,李苏在弄影视。我们记者队的这些,比我们小的这些队员都已经超过50岁了,许多人都早离开新闻单位了。李东、武铁、马达、许辉、小葛都去搞影视了,陈彤现在是大编剧,好多黄金时间播的电视剧都是她的作品。王磊是在银行里做中层干部,还在下面挂职当过市长。赵彤杰现在是中国体育摄影家协会的副主席。大家都过得不错,距离当初最辉煌的日子已经有25年了,时间飞逝,恍然如梦。那些黄金岁月,成为了大家记忆深处永恒的光。关于记者队的故事,关于马圈的故事,有机会会继续和大家分享。

图、文/李刚 编辑/于明彤

©2011-2025  马术在线 (京ICP备11042383号-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