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在线 首页 马术杂志 随笔 查看内容

骑马吧!爸爸

2022-9-28 09:45|来自: 《马术》2018年4月刊

摘要: 12岁的美籍华裔女孩林虹媛,4岁开始接触马术,6岁起接受系统训练,每天放学后都要练习数个小时,过去两年连续获得全美小型马比赛等多项赛事冠军,除了马术,功课也没落下,她几乎全部拿A。难道鱼与熊掌真的可以兼得 ...


12岁的美籍华裔女孩林虹媛,4岁开始接触马术,6岁起接受系统训练,每天放学后都要练习数个小时,过去两年连续获得全美小型马比赛等多项赛事冠军,除了马术,功课也没落下,她几乎全部拿A。

难道鱼与熊掌真的可以兼得?在欧美发达国家适用的个例,也适用于我们国内孩子的发展路径吗?人家学习好是本身的天资决定的,跟马术有因果关系吗?学习这种中世纪的技能有什么用?考试成绩优秀才是王道,还不如强化一下英语,或者参加一个数理化补习班……

可是骑马真的对孩子没有好处吗?

这里我不禁会联想起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从电影中,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女儿无私的爱。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但面对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却大相径庭:有的人选择逆流而上,有的人选择知难而退,有的人选择半途而废……当然最后的冠军和荣誉只会属于其中一个做出选择的人!

这部电影让每一个马术运动从业者都不禁思索:我们怎样才能把运动培训与应试教育,乃至孩子的性格塑造结合起来,达到真正的寓教于乐?

孩子每天在学校上课,放学骑马,回家写作业,坚持训练,参加比赛,参加期末考试,节假日还要参与马房劳动,且不说花钱不菲,时间够吗?体力够吗?能坚持住吗?如果成绩下滑,是谁之过?能进入省马术队?最后能走进奥运会马术的圣殿?不可能吧!

答案还有另外一个:“什么不可能 ? 不,可能 !”因为我喜欢马,我喜欢挤出磨蹭的时间来和他们一起训练,一起进步;我喜欢除了被人照顾之外,也能照顾别人(马儿);因为我还知道致命的一点:大部分人坚持不了!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而天马的学员和父母们觉得,孩子们找到了自己心仪的事情,并且愿意为此坚持、付出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喜欢”的背后往往意味着代价。在经济上的投入和家人的付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需要孩子去独自面对重重的困难和考验。

首先,是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

有些事情不亲身经历,你永远都不会明白其中的艰辛。那些在蓝天白云下,纵马驰骋的骑手们看似很潇洒,但真相却是,马术的训练非常辛苦,夏日酷暑,冬日严寒,就算是大人,能坚持也绝非易事。

8年前,4岁的林虹媛和很多孩子一样,忙着上妈妈给报的各种兴趣班。没曾想,一次马术体验课却让她从此爱上了骑马,并认定这就是自己“一心一意想要做的事”。从女儿开始学马术起,到5岁半时第一次参加马术比赛,一直到取得今日的成绩,这么多年来,媛妈分享女儿的成功喜悦,也陪着女儿一起经历了诸多辛苦。抛开一次次让旁人看来心惊胆战的坠马,长期坚持训练本身就是巨大的挑战。要说媛最害怕的事情,那就是妈妈的“杀手锏”——如果成绩下降,就要缩减在马术上的时间,所以媛一直都保持着功课全A的成绩。

马术运动意味着需要长期坚持大量的训练,需要面对比赛时的成功和失败,需要奋力拼搏,需要学会竞争与合作,这些品质远比知识更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如果一个孩子在坚持某项运动的同时又能保证学习不受影响,那无疑说明孩子既具有上述品质又具备极强的时间管理能力,足以应对生活、学习中的挑战。

家长们将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满满,会导致孩子完全没有对时间的管理概念与自我管理能力,有时候家长适当地放手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培养。所以,摆脱你们的焦虑情绪吧,家长们!让孩子们放下电子产品,从虚拟世界中走向大自然,在马术运动中磨练意志、培养品格、学会面对挫折与困难。

骑马吧!少年。即使我们的场地还不够宽广,即使我们的小白马还不是那么高大,即使我们的教练还不是那么完美,但是为了心中的梦想,为了奥运会马术冠军有属于中国选手的那一天……

骑马吧,爸爸!

文/李涛 图由天马行空马术学院提供

©2011-2025  马术在线 (京ICP备11042383号-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