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在线 首页 马术杂志 见解/聚焦 查看内容

三河马的路在何方?

2022-9-28 09:12|来自: 《马术》2018年4月刊

摘要: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三河马,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马的优良品种”,在我国可查的赛马记录中,三河马是唯一能与外国马争雄的国产马,与河曲马、伊犁马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马。新中国成立后,对三河马的繁育逐渐 ...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三河马,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马的优良品种”,在我国可查的赛马记录中,三河马是唯一能与外国马争雄的国产马,与河曲马、伊犁马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马。新中国成立后,对三河马的繁育逐渐受到中央农业部的重视。三河马的优缺点在哪里,经济价值如何,优点如何巩固,缺点怎样纠正等一系列问题都缺乏具体材料来加以说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内蒙、华北两个农业科学研究所及北京农业大学,确定了三河马调查合作项目。其后邀请军委马政局,及其他农学院校与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各单位参加,最后在中央农业部及内蒙政府领导下,组成“三河马调查工作队”,对三河马进行系统的调查。参与该项调查的有12个单位,共计24人,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刘少伯就是其中一员。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个工作队的成员多已作古,刘少伯老先生也已年近九十岁高龄。刘少伯是第一届中国马业协会会长,曾担任过科委顾问、纪委顾问以及农业部顾问,一生都从事着与马相关的工作,直到现在他仍时刻关心着中国马业的发展。今年一月份,内蒙古科兴马业代表与《马术》杂志一同前往中国农业大学拜访了老先生。

“我们想知道三河马从哪儿来,我们的上一代是怎么做这些事情的。听听刘老在三河马育种方向上的一些建议,我们才知道今后怎么走。”科兴马业的葛根说明来意。不过这位职教大学讲坛多年的老教授,在将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并不提过去,只讲未来,从社会基础的大方向出发讲到选育标准和推广策略的细节,为三河马的前途命运做了深刻的分析,并给出了独到见解。由于全程我们几乎都只在聆听,这里笔者斟酌再三,唯有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方能使行文至于流畅。

社会基础

研究马离不开政治,离不开国家的状况。我在美国堪萨斯待了一两年,有这么个想法:我如果发展共产党党员的话该找谁。我去一位相识的教授家里做客,教授的爱人是一个美国的农民,我知道了原来很多农民也都是研究生毕业,有学位的。九几年时美国有 400 万农民,占美国总人口的2%,工人占比约为 20%。共产党的发展,农民是基础,事实上经济发展了之后,农民已经不再是我们的基础了。工人阶级也不再是社会的主体,所以找工农作为我们党的发展对象已经不现实了。接下来就是知识分子,也就是我们说的小资产阶级,在美国所占的比例最多,占 75%。

美国还处在以农业为第一生产力时,马匹存栏量有 2000多万。那时马主要存在于在第一产业,以及第二产业里的运输业。当机械化普及之后,马在第一、第二产业都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数量从 1000 万匹削减到了 200 多万。当美国的第三产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并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的时候,马匹数量才得以逐步回升,现已增加到了1000 多万。

在美国我发现,社会是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很多都是一样的。生产力是基础,现在生产力已经改变了中国的整个社会。我们这个社会富起来了,第三产业的人也多了。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等等,这些行业里的人需要马,爱马,马才能重新有市场,有生存的余地。现在正是我们的马需要转型的阶段,我们的马必须要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而我们需要考虑的就首先得是第三产业需要什么样的马。

选种方向

选种马要以外形作为中心。我们原来的马外形不行:大脑袋、大脖子、背腰短、腿直,骑起来不舒服。我们现在要从外型上改变马。举行三河马选美,选外形和结构让内行人看着漂亮,外行人看着也漂亮的马为标准。不需要注重体高,要注重马的结构。现在越来越有一个误区,就是马越高越好,实际上马太高了并不好,我们不需要太高大的马。

我们的马容易有踢人、咬人的恶习,这是我们的环境造成的。中国的马比较温顺的就是青海和藏族的马,因为那儿的人爱马。咱们蒙古族也爱马,但是在调教理论上不正确——马是打出来的,温顺是调教出来的。不对,温顺是“恩”出来的。

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马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我被马蹄过一次,怎么会被踢呢?我们有十几匹公马,一匹挨着一匹,工人在对面又按了一个桩子,牵来一匹公马,两匹公马对着,没事就斗气,我正好一猫腰,它以为我对它有威胁就踢我了。有人要替我打它,我说你别打,打它干什么呢,怪它吗?我这一辈子干过 4 个马场,一生都觉得马是非常温顺的动物,从来不打马。

山丹军马场有匹公马很厉害,谁也不敢骑。有一次运它的时候,它跳车了,结果跳下来的时候,把屁股摔了一个口子。找不着大夫,我就想到用拔毒膏给它治。把膏药用火烤一烤,往马的伤口上一贴,啪!马一震膏药就掉地上了,不能用了。我就拉了一个小孩,让他再去帮我买膏药。一次、两次、十几次,最后终于贴上了。中国的中药,需要的时候是绝的。马运回来以后,伤口一点都没有化脓。我拍它的伤口十几次,它都没有踢我,所以我就知道没有烈马。

有一次从东北运一批马回来,一行几个人就我一个人懂马,我每天都得从那些马的肚子下面钻到车帮子上去睡觉。这一运就是半个月,我就一直从马肚子底下钻过来,钻过去,马也没对我怎么样。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下放了,那地方有一匹一米六几的马,我经常抱着我一岁多的儿子骑它。那匹马的步法非常好,多快多慢,稳稳当当,从来没有摔过我。它是知道的,它要保护我,别让我摔倒。所以我这一辈子就感受到,马真的是通人性。

第三产业的马要迎接新的角色身份,在外形上、行为上、习性上都要变,我们的调教理论,调教方式也得变。美国的马,家里小不点大的孩子就在马身边转来转去,两三岁就跟着马,从来没有怎样。今后的马场的任务就是,你卖出的马都要保证它是这样的,才能有市场,马才能在社会上站得住。

怎样养马

农业是生物的再生产,靠生物本身的特点,这特点就是蛋白质、基因。生物不同就是蛋白质的组合方式不一样,但是不管怎么组合都是靠氮。氮在空气中,进不了农作物,德国人就发明了氮肥,把空气中的氮转变成了蛋白质。给庄稼施了氮肥,庄稼就加倍地长,粮食就越生产越多。人吃不了那么多粮食就拿来喂牲口,牲口出来的蛋白质也给了人,所以现在人吃不多就饱了。但是营养要均衡啊,有时候就需要补充点“添加剂”。现在有人宣传,不要化肥,不要添加剂,才是最高等的,其实他宣传的是非科学。

人需要添加剂,马也需要。为什么原来的马养成那样?是因为马要适应草原上的生存环境。你想要好马,它不能有大肚子,但光靠草地养马很难养出好马,因为一年四季草地的营养不均衡。所以现在马的繁育任务是,一方面搞体型,一方面搞饲养。什么时候喂什么,什么时候不让它长快,什么时候让它长快,把这科学的一套配合起来,培育出来的马才能又漂亮又好。

怎样推广

马的推广是很容易的。很快中国就将进入这样的社会,大家都以交易、租赁的方式对马。农民养马,他愿意养一个礼拜、一个月,一个礼拜、一个月之后就把马再运回来。马的行为是随着人变的。从外国买来一些人马关系的片子,早早整理出来,不论他是要卖马还是要买马,多多向他宣传,把这套思想传递出去,这样你把马给人家你才能放心,因为他也会那么对待你的马。

马业的发展要靠市场,靠社会,怎么靠是要慢慢摸索的。找那些头脑灵活的,在经济上给他一些帮助,让他学习理论,学习外国的东西,把这些基础的东西都学会了,然后让他给马在教育界、文化界、生产界找出门路来。比如教育,可以找找教师,找找教练,让中学生来练习骑马,做做骑兵。

蒙古人爱马,拿马真正当朋友看,因为蒙古马让我们这个民族发展起来了。汉族大多为什么不那么爱马,因为没有这种关系,因为养马的人和使马的人不是一个人,使马的是长工,他的那点气都发在马身上了。现在迎接美好社会的进步是我们共同的愿望,我们大家都有这个责任,有义务将马的事业继续做下去。

文/吴曼 图/由内蒙古科兴马业提供

©2011-2025  马术在线 (京ICP备11042383号-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