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在线 首页 马术杂志 看点/视野 查看内容

锡林郭勒打造“中国马都”

2011-7-17 12:48|来自: 《马术》2010年6月刊

摘要: 2010年4月25日,“中国马都”规划建设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召开,正式授予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以锡林浩特市为中心)为“中国马都”荣誉称号。据了解,中国马业协会授予锡盟该称号是根据锡盟提 ...


2010年4月25日,“中国马都”规划建设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召开,正式授予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以锡林浩特市为中心)为“中国马都”荣誉称号。据了解,中国马业协会授予锡盟该称号是根据锡盟提出的申请,经过近一年的认真研究与反复论证才决定的。中国马业协会会长吴长信(中科院院士、著名动物遗传学家)希望锡盟充分发挥“中国马都”荣誉称号和马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带动内蒙古乃至全国的马业发展。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盟长张国华表示,锡林郭勒盟将凭借得天独厚的马资源优势,以马术运动为龙头,全力打造“中国马都”示范区。

锡林郭勒盟位于中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面积20.3万平方公里,人口102.7万,其中蒙古族人口占30%。全盟行政区划13个旗县市(区),北与蒙古国接壤,有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两个陆路口岸,是我国通往蒙古、俄罗斯和东欧各国的重要大陆桥。

在锡林郭勒(世界前五大草原)大草原上,自古以来先后有匈奴、乌桓、鲜卑、柔然、乌洛侯、契丹等众少数民族在这里生活、劳动和繁衍。在今天正蓝旗境内的元上都,曾是元朝和当时元大都(北京)并列办公的都城,曾经有包括忽必烈在内的六位皇帝在此登基。

在锡林郭勒大草原最南端,还有昔日的皇家御马场太仆寺御马苑。御马苑位于太仆寺旗的贡宝拉格草原,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天然草原旅游区,位于北京北部,距北京350公里。历史上这里曾经是清朝的皇家御马场,最多时养育着7万多匹皇家血统的马匹,专供皇室和军队用马。“太仆”的称呼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有了,是管理皇帝骑乘马务的大臣的称谓。“太仆寺”是衙门的名字。清朝顺治元年 (1644年),太仆寺旗承担了皇家御马场的使命,一直到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撤销,前后一共 262 年。今天在北京中南海边还保留着太仆寺街,可见当时的重要地位。

为将太仆寺旗打造成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马产业旅游胜地,2006年7月 29 —— 30日,以推广中国马术运动、再现皇家御马文化为主题的“中国首届草原皇家御马文化节暨全国首届马术绕桶冠军赛”在贡宝拉格草原隆重举行。近 5 万名中外游客见证了活动盛况。文化节期间,由中国马业协会授予太仆寺旗人民政府“中国马业协会太仆寺阳光马业发展基地”牌匾,中央电视台向全国转播了这一盛况。

据锡林郭勒盟副盟长周凤臻(马都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介绍,近年来随着马术休闲运动的兴起,作为历史上马业大盟的锡林郭勒盟的马匹数量正在明显回升,已初步完成了马匹从运输、农耕、军事向体育休闲娱乐转化的过程。如白音锡勒半血马改良、太仆寺皇家御马苑举行的全国绕桶冠军赛、天堂草原的中国草原大赛马、锡林河国际两星级耐力赛、骑着马儿过草原等多项活动,增加了马匹的需求量,激发了牧民养马的积极性。

蒙古民族素有“马背民族”之称,生来具有爱马、崇马的心理和习俗,对马始终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由此积淀了绚丽多彩的“马背文化”。公元9世纪左右,蒙古民族逐步走进蒙古草原,开始游牧生活。在草原游牧,马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祖祖辈辈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民族,游牧、狩猎、贸易、通讯、征战处处离不开马,马是蒙古族的亲密伙伴和无声的朋友。历代蒙古族文学作品中,不但描绘了大量的各种类型、体态、毛色的马的形象,而且马的意象发展成为蒙古民歌比兴手法中寓意最丰富、运用最多的意象,从而使马文化成为草原游牧文化的一个明显特征,一个亮点。在现实生活中,蒙古民族爱马崇马的文化现象,是马文化不竭的源泉。打马鬃、剪马尾、打马印成为蒙古族的传统节目。婚庆、祝寿、“祭敖包”、大小“那达慕”中,赛马是不可缺少的项目。驯马、赛马的技艺,赞马、颂马的赞词和民歌以及马头琴的传说,在草原源远流长。锡林郭勒盟是蒙古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蒙古族牧民至今仍保留丰富多彩的“马背文化”,保留着游牧民族与大草原天然和谐的人文生态系统。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锡林郭勒旅游聚焦点之一。

此外,创建于1956年黑马连也曾是草原民兵的一面旗帜。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内蒙古与黑马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从蒙古汗国别力古台牧养黑马参战,再到享誉全国并被周总理命名的著名“黑马连”,阿巴嘎黑马都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创造了地方特色浓郁、文化积淀厚重的阿巴嘎黑马文化。

白马之乡西乌旗曾于是2005年7月举行的800匹马天堂草原文化节上创造了2006匹马参加一场赛马的世界吉尼斯纪录。东乌旗的原生蒙古马保护基地,是纯血统蒙古马最集中的地区。乌珠穆沁大草原也是蒙古风俗和马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这些成绩都在于当地领导的远见卓识。

锡林郭勒盟盟委书记荣天厚说:“没有钱,我们可以挣;没有房,我们可以盖;但如果没有了马,那我们的马文化就真的没有了。”所以,锡林郭勒盟为保护马匹采取了很多特殊的举措,在政府的引导下,让马匹数量逐渐回升。据2009年牧业年度统计,全盟马匹数量为10.24万匹,占全区总饲养量的13%,其中能繁基础母马3.5万匹。锡林郭勒盟是蒙古马的中心产区和发源地,蒙古马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影响的马种,锡盟是蒙古马最中心的核心产区,马业协会专家经过多年的考察,把中国马都放在这个特殊的地区意义重大。

锡林郭勒盟马种保护与改良起步较早,在50年代就有多个马匹改良场(前苏联引进的多品种马匹),主要品种有蒙古马、卡巴金、顿河、奥尔洛夫、锡林郭勒马等。从2004年开始,随着马产业发展的带动,锡林郭勒盟的马匹数量开始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目前全盟马匹数量已经达到10万匹,占全区总数的13%。盛产于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马,与呼伦贝尔三河马、新疆伊犁马并称为我国三大名马。在我国最大的对蒙内陆口岸二连浩特市现有高品质的纯血马和改良马数百匹;锡林浩特市白音希勒牧场自90年代就与奥地利合作进行纯血马繁殖和英纯血与卡巴金改良尝试,十年前的许多速度马的冠军都来自这里。

此外,全盟共建有各类赛马场12个,其中锡林郭勒赛马场是京北首个标准化赛马场。每年七月,锡林郭勒盟都会举办全国知名的耐力赛。其中30。5公里用42分钟,也向大家展示了蒙古马的耐力。2005年以来,全盟累计举办大型马文化主题活动48项,其中包括“骑着马儿过草原”旅游主题活动、800匹蒙古马阿吉乃大会、马术绕桶邀请赛等一系列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活动。马文化赛事带动了赛马驯养业和草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盟每年用于旅游休闲骑乘和马术运动的马匹上千匹,与旅游相关的马业就业人员近万人,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5万人。锡盟打造“中国马都”,不仅具有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还具有独特的优势,现已形成了打造"中国马都"的浓厚氛围。

“中国马都”的诞生将成为中国马产业的火车头。锡林郭勒盟盟委、行署高度重视马都打造工作,已成立了由盟行署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马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盟市两级马都推进工作机构,举全盟之力推进马都打造和马产业发展。与多家开发商接触,就中国马都打造及马文化园区项目建设初步达成了共识。委托中国马业协会、中国农业大学专家编写了《锡林郭勒盟马产业发展规划》及马文化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还组织专家到国外考察了发展马业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了打造中国马都的思路。其中,中国马都核心项目——马文化产业园区项目总投资15亿元,预计分两年建设完成,按照5A级景区标准打造:内容包括中国马匹交易中心、马术马业学院、马文化博物馆、高山草原耐力赛道、大型室内综合马术馆、马匹改良测试中心等设施。

中国马业协会还与锡盟政府签订了为期十年的战略合作协议,最终目标让牧民养马致富,促进草原生态旅游,弘扬马背民族的传统文化,引领中国现代马业发展。

文/易达黎,图/风河

©2011-2025  马术在线 (京ICP备11042383号-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