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名马入“宫”来--首届鄂尔多斯国际马文化节侧记

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意为“众多的宫殿”,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灵柩正安葬于此。在厚重的历史之外,她的另一面又是世界少有的资源富集区、中国的经济奇迹。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开创了多个“首次”的国际马文化节应时应景地盛开了。
落日西照,将旗猎猎,战马长鸣,朔风萧萧。这是一幅塞外沙场的画卷。800年前,成吉思汗握长刀,跨战马,以蒙古为起点率军西征,在军事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多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如今,战马的嘶鸣已经远去,800年前因战争而邂逅过的多民族文化再次相遇在成吉思汗长眠的土地上——鄂尔多斯。

8月26日,由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管委会主办,邦城牧场和《马术》杂志承办的首届“鄂尔多斯国际马文化节”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盛大开幕。120匹来自不同国家的19个品种的名马和64位来自欧洲、北美、南美等地区的优秀骑手相聚在鄂尔多斯,与中国骑手进行了一次深刻、友好的马文化交流,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马术盛宴。

世界上有三大马文化:欧洲贵族马文化、美国西部牛仔马文化和草原游牧民族马文化。此次盛会,世界三大马文化全部汇聚到了鄂尔多斯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英式障碍舞步、美式绕桶、马球、传统游牧、葡萄牙古典马术,还有近几年才刚刚兴起的工作骑乘马术等,为我们奉献了一场激动人心的世界马文化盛宴......
    [详情查看]
鄂尔多斯道路宽阔通畅,建筑浑厚有力,再加上她特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沉淀,作为马文化的传承地恰如其分。
思源-共舞
在第一届鄂尔多斯国际马文化节8月26日晚上的开幕式上,来自葡萄牙的古典马术表演大师Joao Pereira Lynce先生策骑一匹优雅的卢西塔诺马,表演了欧洲古典宫廷马术,工作马术,还和身着盛唐舞蹈服饰的中国舞者共同演绎了一出精彩的人马共舞。这是欧罗巴大陆的古典马术第一次来到蒙古马的故乡,两位大师用相得益彰的精彩表现展现了欧洲马术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一次完美融合。东西方马的精髓,历史的沉淀,在成吉思汗“沉睡”的鄂尔多斯,思源,共舞。 蒙古,是曾经用铁蹄踏过并统治了欧亚大陆近13个世纪的马背民族的故乡,从这里流传出去的马背上的故事应有尽有。马文化节选择鄂尔多斯,也是希望能够让全世界的马文化都来感受一下“草原帝国”的磅礴。

来鄂尔多斯国际马文化节的演出,是Lynce第三次来中国,是他第一次专程为展示葡萄牙马的精髓而来,Lynce说:“我以前也来过中国,每次都能感受到中国马术的不断进步,我希望自己能更深入的了解中国马文化和产业。参与此次马术节,我觉得可以让中国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与马相关的文化传统以及马匹特色。对于国外的骑手也能对中国的马文化有更亲身的体会,真正的让东西方在这里有一个融合。”......
    [详情查看]
Lynce与费解的人马共舞惊艳全场
马背上承载着欢愉-加拿大、巴西、英国骑手访谈
喊一声西风烈马,看一眼落日黄沙。这是西部牛仔生活的一幅壮美景象,怀着这种欣赏,在鄂尔多斯举办的首届国际马文化节上,我们采访了来自加拿大、巴西和英国的骑手们,从他们的交谈中了解到他们既相似又各异的骑手生活。

加拿大骑手
他们从童年时代就开始在马背上生活,他们几乎都有家族牧场,有天然从事马术运动的条件。从小和马一起生活,因而对马有特别的感觉。平时训练都在自己的牧场,比赛时带着自己的马出去参赛。在他们的认识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骑手,首先要培养马感,要几乎在马背上生活,不断地骑,要了解马。他们有些人从小骑一匹马,一直到长大后一直骑这匹马,这样就能与马建立深厚的信任和了解。

巴西骑手
巴西骑手们也都是从儿童时期就开始骑马,大部分人是在家族牧场里开始,另一些是从马术俱乐部开始学起。尼科尔-波蒂尼奥有家族牧场,他说:“只要有条件就尽可能地骑在马背上,慢慢习惯于在马背上的生活。等年龄再大一些就开始接受比较专业的训练时,但并不仅仅训练某个单项,像绕桶,猎狐,障碍等几乎都涉及到,毕竟这些项目有个共同点,就是首先得提高骑马的技术水平,加深与马的关系。

英国骑手
接受我们采访的四名英国女骑手中,斯蒂芬妮是其中最有名的,她经常来中国,汉语估计有二级的水平。她说:“我3岁开始练习马术,因为我妈妈也是骑手,所以从小受熏陶。” 英国从事马术的很多人都是儿童时期就开始练习骑马。她们四个人从小在同一家俱乐部开始骑马,和加拿大、美国这些有大片牧场的国家不一样,英国面积小,一般大部分人都是在俱乐部开始骑马。英国有pony club,是全英国最好的马术俱乐部。他们都在这个俱乐部骑马,并且都有自己的马,俱乐部成员经常参加各种比赛。有3000多个“小马驹”俱乐部,教各个年龄层的小孩骑马。在小孩的马术学习上,她们的经验是要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建立和马的关系,另外,尤其要自信勇敢,不能惧怕。
    [详情查看]
澳洲乐活马术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20%的居民出生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多元文化为这个国家注入了活力,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土人情。首届鄂尔多斯国际马文化节,澳洲共有11名骑手参加,当被问及其马文化特色时,骑手们坦言澳洲最大的魅力就是它的兼容并蓄,但以赛马产业尤为著名。而无论是高端奢华的赛马文化,还是户外休闲野外骑乘,澳大利亚人崇尚自由,享受生活。

澳大利亚马文化几乎涵盖了马术运动的各个领域,大部分澳大利亚人尝试过各种马术项目。在该国六个州和两个领地开设了成百上千的Pony Club,这些俱乐部是澳大利亚小孩子一点一滴学习骑马的启蒙场所,他们在这里学会照顾马匹,和它们友好相处,并接受多种项目的基础训练。只要是城镇规模的地方,就至少有一家这个俱乐部,而且彼此之间是相互竞争的关系,经常举办各种赛事,为有潜力的骑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澳洲,40%的骑手从事于场地障碍、盛装舞步、三项赛、牧人竞技、耐力赛、马球、休闲骑乘等领域,而60%的马界从业者都和赛马相关......
    [详情查看]
澳大利亚的女孩子们大都性格爽朗
鄂城之乐与路-五国骑手感言
首届鄂尔多斯国际马文化节已落下帷幕,在活动中,来自英国、加拿大、葡萄牙、巴西和澳大利亚的骑手们为观众展示了高超的马技,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他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收获了欢乐与感动,留恋的同时,他们热切地希望马术运动能在中国快速的发展起来。鄂尔多斯只是一个开始。

巴西 Leana Pereira

很高兴我能收到巴西NBHA组织的邀请,和其他20位美女一起来此参加马术绕桶赛,并且代表巴西来中国参加这样一个马术的盛会。最初我有些紧张和担心,因为有许多优秀而美丽的女骑师一起来参加这次选拔。

我从小就很喜欢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因此自从知道自己受邀参加这次选拔,代表巴西来参加绕桶赛,就感到非常开心,因为终于有机会来认识中国。很感谢负责NBHA活动的Marcelo先生和Domingos先生的倾情奉献和鼎力支持,让我有机会来参加这个活动。

在圣保罗机场,我和其他受邀的女骑师以及两位领队的驯马师碰面,Andre Coelho和Marcos Toledo。这两位领队总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细心帮助我们。在中国的马场训练时,他们总是先驯好马,挑选最好的马匹,以便让我们更好的驾驭,才能在马术节开幕仪式和马匹游行的活动中万无一失。我也没忘记我们的另一位驯马师Bruno Ribeiro,虽然到达得比较晚,但也在绕桶赛中帮了我们很多忙。到达鄂尔多斯时,我们受到了很周到的接待。下飞机时,我们如同明星一般,一旁有摄像机在拍摄,前方有两位翻译为我们接机——Vitoria和Gloria, 她们24小时细心地照料和陪伴我们,为我们解决了许多困难。

为了马文化节开幕式的圆满举行,我们紧张地训练马术。开幕式举行的那个晚上堪称完美,各个国家的代表表演了每个国家的马术,而来自世界各地的马匹也进行了高质量的展示。我会永远记得这个难忘的时刻,也永远记得伴随我许久的小母马——花木兰......
    [详情查看]
亲历鄂尔多斯
对于鄂尔多斯,印象里一直是一个路过的城市。很多年前开车回京,从这里经过,只觉得羡慕其地广人稀,交通顺畅,晚上路面都见不到车,却从未停留。这次因为国际马文化节的举办再次来到这里,不知道因为心爱的马的原因,还是曾经的经过,仿佛依稀,心情与老友重逢一般。

8月19日 天气晴

经过几天的筹备,按计划今天要进行包括中国在内的六个国家的骑手,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到伊金霍洛旗之间的盛装游行活动。原本下午4点钟才正式开始,那几个骑乘葡萄牙马的丹麦女孩1点半就到了马场,开始为爱马梳洗打扮。欧洲的盛装马装扮极其费时费力,矜持高贵的贵族风范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堆砌的。女孩子们站在太阳下给马鬃、马尾编辫子,花样繁复,手法灵活,边做边笑。相反,来自美洲的巴西和加拿大骑手们就轻松的多了,他们只需要用普通的西部鞍具和牛仔裤。

下午的盛装游行要从位于康巴什新区的“康城五期”马场出发。康巴什是鄂尔多斯的一个新区,位于老城区伊金霍洛旗的东北方,特点是道路宽阔,红绿灯繁多,最短的距离200米就有一个红绿灯。后得知,这个城市人少路宽,所以需要强迫车辆慢行,避免出现大的交通事故。康巴什新区政府致力于发展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来此落户,所以这里的城市建设正在大刀阔斧、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建筑工地林立。据说目前这里的房子比住户多,按照比例平均一人能拥有三套住房。这让从北京这种住房拥挤、寸土寸金的地方出来的人羡慕不已......
    [详情查看]
经过大门,巴西的几个骑手在阴凉处躺下休息,羡慕他们的无拘无束和随心所欲,凑个热闹。
© 马术在线  E-mail: horsemanship@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