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在线 首页 马术杂志 马匹/马种 查看内容

澳洲温血马启示录(下)

2011-7-9 15:03|来自: 《马术》2009年10月刊

摘要: 在上期《马术》刊登的《澳洲温血马启示录》中,我们为读者简单回顾了澳洲温血马的四十年育种历史,本期我们将带给读者更多关于我们国家繁育温血马的启示,希望能给读者对温血马的繁育提供更多的经验和借鉴。场地障碍 ...


在上期《马术》刊登的《澳洲温血马启示录》中,我们为读者简单回顾了澳洲温血马的四十年育种历史,本期我们将带给读者更多关于我们国家繁育温血马的启示,希望能给读者对温血马的繁育提供更多的经验和借鉴。

场地障碍马在澳洲的发展
    ----“比赛说了算。”——障碍马用实力改变骑手观念

上期我们谈到了AWHSA与AWHA这两家马协就选育标准而起的纷争。由来到澳大利亚的新移民主导的马协AWHA,坚持严格的欧洲传统繁育标准。早期的AWHA,即便是严苛的性能测试损害到引种者的热情,也坚持标准,不为所动。育种者认为,场地障碍赛选手,需要的是定向培育的专门为越障而繁育的马匹。就定向培育的场地障碍马而言澳洲人最初很有抵触情绪。早先的澳大利亚,障碍赛选手用的都是退役竞速马。尽管有成百上千的退役马并不合格,但某些马匹的表现却非常出色。为了以实力证实自己,澳洲温血马繁育者的特色之一就是:育马者往往身兼育种家与职业竞技选手的双重角色。

作为专门的场地障碍马,当年克里斯豪从英国引进的汉诺威种马“齐天”是个标志。克里斯豪同时还引进了“齐天”的同胞兄弟“比天高”。后来,运动马育种家先驱彼夫楚克买下了“齐天”,由她的儿子克里斯策骑。据彼夫所述:“大约在1977年,我开始关注温血马。我决定搞一匹汉诺威。”齐天果然不负众望,它在1987世界怀上代表澳大利亚出场。一年后,“齐天”赢得了澳大利亚场地障碍赛冠军。作为种马它更出色:它的后代包括多匹参与世界杯的马匹,还有如“齐天二世”等出口到国外。齐天在2002年获得了“年度障碍种马”称号。

楚克与他的妻子海伦,还有合伙人麦克巴雷拉一道,搞出了澳大利亚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越障马育种规划。他们公司的名称就叫“澳大利亚运动马育种家”。为了达成育种规划,从1999到2006年,他们一共进口了17匹马。第一匹是在1999年进口的比利时种马“生活”。这匹马后来拿下了2007年度澳大利亚资金最高的场地障碍大奖赛冠军,它还参与了去年在香港举办的马术奥运会。在他们进口的17匹马中,有不少知名的种母马和种公马,马的名称就恕不一一详述了。

克里斯楚克的育种工作改变了很多骑手的观念,维基罗伊考夫特就是其中的一个。维基曾打入1987年世界杯决赛,她的观点认为在跨越障碍方面,纯血马优于“呆血马”。她策骑的澳大利亚纯血马阿帕奇打赢了世界杯,又接着赢得了罗马大奖赛。但十年后,她的想法改变了,她与温血马“雅达科”一道,赢得世界杯预选赛。不久维基就有了专门的坐骑——从德国进口的奥登堡马“月亮”。从此以后,维基和她的团队参加比赛用的都是欧洲繁育的温血马。此后,明星越障马不断涌现。维基策骑种马“Premier des Hayettes”,成功赢得1999年度世界杯。

比起引进马,澳大利亚国产马也不逊色,特别要提及的是乔治桑那。乔治桑那所繁育的马匹打入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这是首次进入奥运会的澳大利亚国产温血马。这匹马后来被出售到美国。乔治很谦虚,总是说自己不了解错综复杂的欧洲越障马育种史。不过他与其合作伙伴罗得布朗,约翰麦克米兰三人一道,大力促进了澳大利亚国产越障马的发展。1990年,三个合作伙伴开始从波兰进口塔克纳马(特雷克纳),甚至还聘用了一个熟悉这种马的波兰年轻人汤姆乌玛托夫斯基。他们引进的最著名的马就是“追踪”,此马后来荣获2006“年度越障马种马”的称号。特别要提及的是,在培育场地障碍马方面,澳洲育种者从未停止过从欧洲进口优良种马。

盛装舞步马在澳洲的发展
    ----“以裁判规则为指针”——在风险中求生存

盛装舞步马的选育与场地障碍马又有所区别,不仅在体构方向,而且在禀性方面。为了适用FEI规则,盛装舞步马以更加细致划分的方式进行定向培育。需要强调的是,舞步马育种者也往往身兼骑手与育马人的双重角色。七十年代初,格特罗唐温奇从丹麦移民澳洲,在著名的位于维多利亚的斯托克维尔育马场工作了两年时间。1976年,他引进了第一匹丹麦温血马“克利夫”。温血舞步马那迷人的典雅风范,就此开始展现在了澳大利亚马术迷们的面前。

鲁西达格林策骑“克利夫”角逐了1982年的盛装舞步中级赛,拿到了45.2分的好成绩。排在它后面的是一匹进口塔克纳马,名叫“科尼斯堡”,得分51.2。此后,格特罗的妻子玛丽策骑“克利夫”参加了黑格杯圣乔治级大奖赛的比赛,让人们赞叹不已。在接受采访时,格特罗阐释了他的育种策略:“我们大家都知道,澳大利亚盛装舞步赛是以纯血马为导向的。于是我们选择了“克利夫”,骨量比纯血马更小,但却仍旧具有盛装舞步马的禀性和动作。’”

千挑万选的进口马,因为有了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可以说育种的巨大风险始终存在。1979年,格特罗夫妇进口了另一匹丹麦温血马“格拉纳达”。1982年又进口了“外币”,1986年进口了“奇迹”。“格拉纳达”参加了圣乔治大奖赛,但在空中换步时出现失误,最后它被卖到了印尼。“奇迹”有健康问题,而“外币”却是一颗真正的明星。丹麦出产的塔克纳马“外币”是第一批参与大奖赛级别竞赛的马匹之一,它展现出了飘逸典雅的风格。1986年的澳大利亚盛装舞步锦标赛中,有两匹大奖赛级别的马匹参与了特别赛的角逐,一组是朱迪和她的纯血马“嘉里波特”,另一组是格特罗与他的塔克纳马“外币”。结果朱迪以微弱优势而惊险夺冠,这是澳洲史上首次有人完成特别赛的角逐。1988年,“外币”与格特罗列名汉城奥运会备选名单。可惜澳大利亚只是派出一名代表,最终是埃丽卡泰勒和她的纯血马“皇室法律”去了汉城。可惜的是,格特罗年纪轻轻就在1988年不幸逝世。不过他的妻子玛丽仍然坚持一边育种一边打最高级别的比赛,格特罗的女儿吉蒂也是FEI盛装舞步赛的选手。

可以说,那些打高级别比赛选手的成绩最终决定着温血马的育种规划方向。也就是说,作为竞技性能表现的工作性,成为了选育温血马的目标。换个角度,也就是说FEI的竞赛规则起着确定温血马育种指标的作用。而对于目前的FEI盛装舞步规则,很多专业育马人也多有质疑,呼声之一便是回归“古典”。他们希望规则能更为全面地表现马匹的能力,尤其是表现马匹的工作性。关于近年来针对盛装舞步规则的意见与辩论,限于篇幅这里不多叙述。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工作性一向是传统的温血马育种内核,而裁判规则起着育种指针的作用。育马人所强调的是重点,在于突出马匹的更为全面的工作性。温血马种马的开放式登记,与其严格的性能测试一道,保存了马匹的工作性及其遗传度。先不提开放式登记,仅就性能测试而言,按澳大利亚《马术》杂志资深编辑赫克特克里斯的说法,如果没有严格的性能测试,没有残酷的实地比赛,温血马的体型变得越来越大,外表漂亮而夸张,可实际上却是越来越丑陋。失去工作禀性,马便失去了它的灵魂。

他山之石--对中国繁育温血马的启示

首先,盲目的爱国热情是不可取,也是不现实的。中国根本不可能走一条用所谓“热血马”与“冷血马”杂交选育的重建“温血马”之路。长期以来,我国的马匹育种规划强调的都是乘挽兼用,甚至是乘挽驮肉兼用型的马。历史上,中国从未有过竞技运动马的定向育种,而国产马也很少有系统化的谱系登记制度,中国也没有如澳大利亚成熟发展的竞速马业,没有澳洲那样成熟的纯血马和盎格鲁-阿拉伯马的繁育。甚至直到现在,连竞速马的职业化道路也是困难重重。

其次,引进良种,确立系谱登记就非常重要。了解血统与谱系,就是了解了一匹马的历史背景与可能的遗传特质。不过最重要的还在于它本身的工作性,血统再好,性能不出色也是白搭。引进一匹马,并不就是万事大吉。要做的不光是引进良种,还要引进国外的人才,还要有与之相关的成套育种理念和规范的操作。澳大利亚温血马的培育工作,几乎都是那些移民澳洲的欧洲马人所做的,就是一个明证。以育种目标而言,比赛成绩决定一切,能打高级别比赛的骑手与育马者是相辅相成的。显然,中国温血马的繁育之路,不光是要引进那些马上就能打比赛的马,更要在国外专业育马人的指导下,引进那些又能打比赛,又能用于繁育的马匹;此外还有配套的科学训练和科学饲育,骑手,练马师,兽医等的共同工作。无论是场地障碍还是盛装舞步,高等级比赛均在国外进行,身处疫区的国内马,如何走出国门?要坚定育马者的信心,何时能解决疫区疫病的问题?能否为育种者设定专业繁育的无疫区?

这里恐怕又要提到马协的重要性。“育马者协会”不是那种官方指定的官僚机构,而是育马人自行的组织。采用开放式的登记制度,按国际标准进行严格的种马性能测试,由有资质的国外专家进行裁决。公平的规则,公开的测试,不妨如AWHA那样确立起三级登记制度。突出强调的是马匹临场表现和性能测试,以专业的眼光选育体构合理,运动性能出众,以及神经健全,禀性优良的马匹。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育种中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也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

当然,是由市场或比赛来决定,还是以性能测试来决定?中国温血马繁育也面临着同样的抉择。从仔马到打比赛的成熟马周期长,还有训练饲养等的不同,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有时,通过性能测试的准繁种马并没有好的后代,而没有通过性能测试的马匹却有很好的成绩。另一个问题在于:性能测试由谁来做?测试评审或委员会成员往往也是马主,那么如何保证测试的公平公正?就算全程由国外专家来做,那么邀请者与受邀者之间是否又存在着某种潜规则呢?

在缺乏对协会或组织的信任的情况下,看来,繁育者自身的测试标准非常重要。性能测试的重要性在于:考察的遗传性不仅包括马匹的生理体构,运动性,耐力等等,还包括马匹心理方面的禀性,驱力,神经型,反应与骑手的配合;一匹体型结构再完美,运动性再突出的马,如果天性胆怯或过于神经质,那么也往往无法与骑手配合,成功越过危险的障碍。无论是好是坏,这类心理性的禀性要素,同样也会遗传给后代。因此,要真正了解马,才能从事繁育工作,育马者也必须是一个“马语者”。

结语--展望未来:中国猎人谷

在上期《马术》杂志中,王振山博士在专栏文章《浅析澳大利亚的纯血马业》中,向大家介绍过新南威尔士的猎人谷。其实,猎人谷不仅是澳洲纯血马的繁育中心,也是澳洲温血马的繁育中心。这是特别需要提及的一个人是希思瑞安,他在1982年,于新南威尔士Lochinvar成立了马术中心,先后引入纯系汉诺威、塔克纳、奥登堡和丹麦种马。他除了从事引种育种工作,还极力摧广冻精技术,以良种精液让数量惊人的母马受孕。不仅是引种育种,打专业比赛,他还以马术中心,向公众大规模宣传推广运动马项目。希思举办的温血马仔马拍卖会,由1984年一直成功运作到今天。专业育马人,职业骑手,马主,还有马术爱好者与马术运动观众一道,使得澳洲温血马及马业更具持久性,更有生命。

纵观澳洲温血马的发展,有无数马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科学知识与组织规则,始终贯穿于繁育、训练与竞技的始终。中国马业能否走向正规化,能否如澳大利亚一样成为后发先至的马术强国呢?只要有规范的组织规则,先进的科学知识及实践,无数职业骑手和业余爱好者的支持,再加上如希思这种的专业马人的心血付出与推广中国“猎人谷”的梦想一定能实现。我相信,澳洲马业的今天,就是中国马业的明天。

文/虎甲

©2011-2025  马术在线 (京ICP备11042383号-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