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术在线 首页 马术杂志 时评/专栏 查看内容

马业在中国是一个产业吗?

2013-10-1 12:37|来自: 《马术》2013年8月刊

摘要: 马业在中国能称之为一个产业吗?如果说不是,这20 年间,中国官方和民间从国外进口的不同种类的马匹约有5 万匹。这5 万匹马从引进到使用,中间涉及到马的运输、饲养、医疗、训练和使用,这一整套流程缺一不可,是没 ...
马业在中国能称之为一个产业吗?如果说不是,这20 年间,中国官方和民间从国外进口的不同种类的马匹约有5 万匹。这5 万匹马从引进到使用,中间涉及到马的运输、饲养、医疗、训练和使用,这一整套流程缺一不可,是没法省略的。看上去中国马业的产业构成要素都具备了,是完整的。

如果说马业在中国已经是一个产业。我们把中国马业的流程中各个单元拆开,就会发现没有一个环节是规范的。比如买马,不用通过中介机构(如果有,也没人愿意或相信这些机构),圈子里的人各有各的道儿,互不相干,价格彼此保密。如果是个刚入道儿的人想买一匹马,他找不到一个诚信、可依托的机构,他只能找圈子里的个人,不被宰一刀算他幸运。在中国,马的购买和销售找不到一个马匹等级明确、价格清晰的机构。饲养和马匹的医疗都存在同样的情况。

如果你让自己的孩子学骑马,在中国一般都会想办法找一个“好教练”,这个“好教练”一般意义上是指职业的运动员或有过好的比赛成绩的骑手。可是,好的骑手不一定就是“好教练”。试问一句:中国有马术教练吗?说没有,显然不符合现实。说有,那么这个教练的认证、等级在哪儿?教练教学生凭的是哪本教材?都没有!国内教练凭的是自己的经验而形成的“个人教学逻辑”。每个教练的“逻辑”都不同,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有条件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从基础训练学起的原因。哈达铁、黄祖平等都是很优秀的教练,但他们只能把自己的骑术教给身边的年轻骑手,而他们的技术却不能让更多的年轻骑手分享。这种现状也怪不得教练,因为中国的马术管理机构从来就没做过这样的事。养马、医疗、繁育一概存在上述问题。

在欧美国家,马业和马术运动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环环相扣;马匹的等级清晰,饲料供应、医疗、进出口都有专门的机构。马术教练的等级分明,所依教材是由行业管理机构和从业人员共同参与制定的。而不像在中国“各自为政,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儿”。

那么,马业在中国到底算不算一个产业?只能说它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行业;你没法统计马业在中国经济中的贡献率,虽然它的确会产生经济效益;你没法统计马业的从业人员有多少,但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人以此为业。我一直持一种观点:由于中国马业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仍处于无序的状态,因此它的成本过高。虽然每年的“鸟巢大师赛”看上去很光鲜,但它离中国马术运动的实际情况还有很远的距离。但这绝不是否认中国马术运动是在发展和前进之中。

泛泛地说“中国马业正在形成,马术运动正在发展”,这是一种推诿、不负责任和掩盖矛盾的官话。对待马业的发展,有几种态度:一是随经济的发展,从事、参与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多,不断积累条件,条件成熟了就会促使这个行业发展;二是矛盾的积累,当这些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阻碍了这个行业成长的时候,矛盾也会得到解决;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化解矛盾,使这个行业快些成熟起来、发展起来。我们希望马界同仁认同第三种态度。严格地讲,中国马业、马术的两个协会的体制(马业协会和马术协会)与中国现代马业、马术运动的体制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对接。但要在民间形成与中国马业和马术相符、相应的体制又很难。尽管如此我们仍抱着希望,希望两个“协会”在推动马业产业形成和马术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文/李刚

©2011-2025  马术在线 (京ICP备11042383号-3)     E-mail:horsemanship@vip.sina.com

返回顶部